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
海涅的《论浪漫派》用好大一段文字讲述歌德如何成为雅典娜神庙里的神祇,其中每一句话都带有精神上追问的意思。可是,又有谁能洞穿这位大诗人的心扉呢?
因为得知维特效应这个词所以去看的,老实说,歌德的名字在装逼界被滥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看这部的信心。 非常优秀,莪相的那首长诗出来的时候,眼泪就停不下来了。 人都是脆弱的,在黑暗的经历中,谁都需要寻求慰藉。 但是,这个慰藉到底是良药还是砒霜,带来的...
评分《少年维特之烦恼》首次出版于1774年,一经出版就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年轻人争相模仿书中维特的打扮,一时间蓝色燕尾服配黄色马甲成了青年中极为流行的服饰,甚至还有人模仿维特的方式吞枪自杀,其风靡程度与二十世纪中后期塞林格《麦田里的...
评分第一次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应该是在大三一个无聊的午后。从三联买了这本书,在床上看了起来。想不到看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 感触特别深的,是维特的那种绝望,在社会上的绝望,在工作上的绝望,在感情上的绝望,特别触动当时的心情,因为就快大四了,一切那么的茫然和...
评分 评分首先说点题外话。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问世给死气沉沉的欧洲带来一股维特热,年轻人十分推崇维特,学习他的服饰,他的言谈和行径,甚至仿习自杀。上流社会的主教谴责歌德此举无疑是戕害无知的年轻人。对此,歌德的回应是:“世间有些大人物用大笔一挥就把十万人送到战场,其中...
维特有幸被包装成高大上的文学形象。在现实中难免是个可厌的人,因为他的弱点就是人的普遍弱点:对得不到的东西无限聚焦放大美化(绿蒂一针见血指出过)。《恋人絮语》频繁引用该篇,故加塞读。
评分前半部特别羡慕绿蒂,有维特这样一位浪漫的爱慕者,炙热的目光永远锁定她身上,充沛的爱的表达总是让人浑身颤抖。可惜这样的爱情热烈但短命,有时候还会伤人。估计只能浅尝辄止吧。不知道要是绿蒂跟了他婚后会不会像她跟Albert一样安稳,悬。里面还有一个短篇《一对奇怪的小邻居》,romantism代表,爱了!
评分译者的翻译很好!
评分看着这本书,想着一个人……也许一年前看这本书我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在,也许书里描述的……是真的。
评分建议读一读!有一两句话,我读到的时候确实为之一震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