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知名同性恋女作家莎拉•沃特斯(Sarah Waters),1966年生于威尔士的彭布鲁克郡。她在肯特大学和兰凯斯特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和图书馆短暂工作,随后返回大学继续研究生深造,获得英国文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历史小说,曾在许多刊物上发表关于性别、性和历史的文章。 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她对19世纪的伦敦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小说。 她此前出版的三部小说《轻击天鹅绒》(Tipping the Velvet)、《亲和力》(Affinity )和《指匠情挑》(Fingersmith)一起被赞誉为维多利亚三部曲。三部作品均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不仅在优雅飘渺的氛围中呈现出英国女性在世纪更迭时期探索真爱与自我认同的生命历程,而且对于当时的伦敦生活百态亦有相当深刻而翔实的描绘。
莎拉•沃特斯曾经荣获著名同性恋文学奖“石墙图书奖”(Stonewall Book Award)和“萨默塞特•毛姆男女同性恋小说奖”(Somerset Maugham Award for Lesbian and Gay Fiction)。2002年,她还因作品《 Fingersmith》(中文有译“指匠情挑”)获得英国布克奖的提名。2006年,她再次因《The Night Watch》获得布克奖提名,并被评为首届“石墙文学奖”的年度作家。
本书描述了上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直人(异性恋)的生活。
《守夜》,故事跨越了上个世纪整个四十年代的伦敦,重点以1947,1944 和1941 年为时空背景,描绘了空袭、灯火管制下黑漆漆的街道,偷偷摸摸的违法关系和性冒险,最后回到其起点 1941 年,可说是极具吸引力。故事围绕着四个伦敦人——三个女人和一个年轻男人而推开,他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Kay 在战争时期是开救护车的,生活紧张压抑,现在她却穿着男人装,带着不安定的心和无休止的渴望在大街小巷徘徊并寻觅着;Helen,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却深藏着令人痛苦的秘密;Viv,迷人的姑娘,固执地甚至是愚蠢地忠贞于她那个士兵情人;Duncan ,外表纯真无邪,却在战争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深藏的邪恶并与之搏斗。在小说中,莎拉·沃特斯一如既往的以她纤细的笔调、写实的技巧,编织出一部结构严谨、充满张力的小说,读来令人为之深深着迷。
读完《守夜》之后,有两个词留在了我心里——废墟与伤痕。 每每读完莎拉沃特斯笔下的那些背叛、欺骗、诡计,都会让我不可自制地被莎拉创造的绝望氛围笼罩中,悲念长久都得不到释放。如果说书本是精神粮食,那有些书本是给人以正面的力量,去健全读者的精神世界;而莎拉的书则...
评分究竟什么才是开始?而什么又是结束?一开始便注定了是一场结局的故事,却在结束之时给了我们初遇的悸动。 穿过战火纷飞,回到最初相遇 四段感情故事在二战的背景下,显得更加荡气回肠,虽然故事始终没有离开过伦敦这个大环境,却拥有着一种恢弘的格局,使其内在情感得到升华。...
评分阅读是一件太私密,太个人的事情。 虽然之前就已经知道《守夜》是一个开篇即是终结的故事,可是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浏览了封面,封面内折,封底,目录之后,我依然从故事终结的开篇1947开始读起。令人绝望,心灰意懒的1947。薇芙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伦敦的天空下还有色彩的“事物”...
评分在第418页倒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之间: (此为倒数第二段)They held each other's gaze, in silence; then moved together and kissed. Helen was still not quite used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ulia's kisses, and Kay's-to the relative strangeness of Julia's mouth, ...
评分看的我都要疯了,怎么那么无聊啊
评分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看到让我如此感叹不已,平淡而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爱情了。哀。看到开头的Helen和Julia,不禁感叹在充满期待和甜蜜的喜悦推开门那一刹那却发现心爱的人并不在家,心烦难耐地等待从失望到焦急再绝望,这个时候才是最爱那个人的吧。
评分换了三个工作,终于看完了
评分!!!
评分神奇的通篇分段倒叙,读完最后一页最初的相遇,就想把第一部分再读一遍理得顺一些。充满了lavatory的The Night Watch,写了最隐私、最脏、却也最人性最自然的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