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沃尔夫(1923-1999):出生于维也纳,1940年到美国,进入纽约王后学院求学,二战爆发后曾参军入伍。1946年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任教。主要兴趣点是人类学中的宏观研究和历史解释,主要著作包括:Anthropology(1964);Peasants(1966);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69)等。
本书选取1400年这个时间作为究的参照点在那结点上,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欧洲作为一种新变化趋势的心力量迅速崛起,欧洲大陆以外的其他不同来源的社会组和族群逐被卷入到这个全球性联结的整体中。作者秉承了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和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观念,以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在各大洲之间扩展为核心,考察了不同文化、政治和社会环境的人群对这一巨大变化所做出的回应。
“无论是那些宣称他们拥有自己历史的人,还是那些被认为没有历史的人民,都是同一个历史轨道中的当事人。” 这是汗青堂的系列丛书, 豆瓣评分8.9, 翻完之后, 我认为它完全无法吸引我。 以前我们说起历史, 能想起来的都是著名人物, 作者作为人类学家, 整本书力求告诉读者,...
评分“无论是那些宣称他们拥有自己历史的人,还是那些被认为没有历史的人民,都是同一个历史轨道中的当事人。” 这是汗青堂的系列丛书, 豆瓣评分8.9, 翻完之后, 我认为它完全无法吸引我。 以前我们说起历史, 能想起来的都是著名人物, 作者作为人类学家, 整本书力求告诉读者,...
评分 评分 评分我只读了皮货贸易一章,感觉翻译上应该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只发现两个小地方:一是P187最后一行“……发运到伏尔加河大拐弯处的保加利亚”,伏尔加河不流经保加利亚,我觉得作者不会搞错,很可能是翻译错了;二是这一部分中经常提到海狸,此外还有河狸、水獭、海獭,我上网查了...
从唐毛处厚颜夺之。
评分欧洲不只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处在世界历史之外的民族”并不是在消极地等待欧洲将它们带入世界历史,也在积极地创造世界历史。因为复数的文化概念,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们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之中,正是依靠这种文化间的流动,世界才被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沃尔夫引入了“文化丛”这个概念,强调居于文化丛中的各种文化在社会联系的多重作用下,处于不断的建构、解构和重建之中。没有哪种社会或文化是既定的,依靠内部的本质统合在一起。因此,“固定的、统一的和有界限的文化概念必须让位于文化丛的可流动性和可渗透性观念。”文化之间的流动、混合与影响并不是一种抽象行为,它只有借助生态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互动才会发生。文化必须被置于变化着的、多重的社会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评分欧洲的崛起在于其之前的穷困。而整个世界从1400年开始就开始在欧洲世界贸易的带动下从局部联系发展到更大的范围之上。也促动了所谓那些没有历史的人民的他们的社会变革。
评分对人类学家写的世界史果然没什么兴趣。PS:附录很有用!
评分: K5/312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