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年,高卢总督恺撒率大军渡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发。这是一场豪赌,恺撒押上的不只是个人的身家性命,还捎带着共和国的命运。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态势,促使恺撒作出这一决定?包括恺撒在内的“前三头同盟”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军方豪强能够左右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元老院的权力和作用如何体现?在共和国的晚期,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之外的广大地区,变地中海为内湖的前景已日渐清晰,这一事实对共和国有何影响?渡过卢比孔河后,还发生了哪些事?
一卷在手,激荡的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百年风云尽收眼底。
卢比孔河是罗马共和国时代山南高卢与意大利的界河。公元前49年,恺撒冲破不得越出所驻行省的法律,渡河宣告与罗马执政庞培决战。《卢比孔河》描画了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生动画面。
这是恺撒大帝的世纪,这个征服欲强烈的赌徒渡过了卢比孔河,成就了伟业;这是西塞罗的世纪,他对自由的雄辩让他成为演家的化身;这是斯巴达克斯的世纪,他敢于对抗强权;当然,这也是绝代佳人克里奥佩特拉的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纪,罗马从一个地区发展为超级大国,曾经为自己叛逆传统而自豪的罗马精英们,甘愿放弃过去的责任和个人自由,向皇帝俯首称臣。政治阴谋、张扬个性、戏剧性突变,全都汇聚在这一个世纪的血河中。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要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这段历史,并非易事。作者汤姆·霍兰不得不依靠西塞罗留下来的回忆录、书信、演说片断。事实上,霍兰正是通过西塞罗这个“配角”的视角,写活了那些罗马强人:苏拉、庞培,恺撒等等……
难道能够因为罗马共和体制的命途多舛,就必须变更为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君主制度么?——庞培 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汉密尔顿 朋友,你说这个国王是善良的,是罗马人的朋友...
评分罗马-万米 意大利诸邦-欧萌 米特里達梯六世-梦帝 本都/埃及-叽那 亚美尼亚-毛子 卡帕多细亚-安南 博斯普鲁斯-呆丸 比提尼亚-泥轰 帕加馬-filet bean 色雷斯-寒国 西比拉九卷书-阿姨数卷残篇 --------------数卷瞎编阿姨神棍分割线------------ 《帝国》 今之天下,已非五霸七...
评分当凯撒命令其军队渡过卢比孔河时,罗马共和国在事实上已经灭亡了。所以此河也就成为了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分水岭。显然作者也是这样认为,于是把这做为了标题。 作者想表现的就是这种过度地历史,于是简单叙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前期后,重点开始展示着共和国灭亡的历程。从马略...
评分得到听书: 本书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给我们启发: 微观层面上,它为我们展示了恺撒的成功之道:他善于营造名声,他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他懂得克制,克制对金钱的贪念,让他换来了军队的效忠;克制对权力的急切,让他在晚年没有急于称帝,从而留下了好名声。...
评分把电视中少掉的历史背景基本补上了,不断有恍然大悟之感。 很多描述也不相同,比如电视剧里西塞罗基本是个小丑,书里的形象要高大很多。看剧的时候也疑惑,要是西塞罗这个做派,那民主党怎么会把克里比做他? 更多的收获不是和电视比较,而是把古罗马和今天的美国比。无论是国...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不愿意过多论诉,书里讲述很多而评注很少,有点堆砌的感觉(也有点流水帐的感觉)。但毕竟叙事部分还是比较生动的,至少比纯正的史书要精彩许多。所以,还是值得推荐。
评分整理书的时候赫然发现此书中夹着几页手写的美剧ROME的剧评。。。我都忘记上次用笔写长文是什么时候了。
评分适合用作剧本
评分塔西佗写《历史》,但吉本阐发出详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孟德斯鸠阐发出简本的《罗马帝国盛衰原因论》,而盐野七生在吉本的基础上作出通俗版的《罗马人的故事》,孟德斯鸠又写了本《波斯人信札》,汤姆·霍兰把孟德斯鸠的两本阐释出《卢比孔河》和《波斯战火》,以上诸书大致勾勒出罗马史研究的不同层次。大二时一好友跟我介绍此书是罗马的“万历十五年”,可我如今发觉霍兰的书比孟德斯鸠还是差些火候!
评分一气呵成的史书。民主是信仰,更是一项技术活,在两千年前,民主制度可能只是城邦文明的残留。外敌消失后,从城邦文明转向为帝国文明的罗马共和国的向心力消失了,民主制度缺乏技术支承。马略和苏拉的出现是早晚的事。另:克劳迪乌斯和米洛之争真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