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年,高卢总督恺撒率大军渡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发。这是一场豪赌,恺撒押上的不只是个人的身家性命,还捎带着共和国的命运。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态势,促使恺撒作出这一决定?包括恺撒在内的“前三头同盟”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军方豪强能够左右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元老院的权力和作用如何体现?在共和国的晚期,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之外的广大地区,变地中海为内湖的前景已日渐清晰,这一事实对共和国有何影响?渡过卢比孔河后,还发生了哪些事?
一卷在手,激荡的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百年风云尽收眼底。
卢比孔河是罗马共和国时代山南高卢与意大利的界河。公元前49年,恺撒冲破不得越出所驻行省的法律,渡河宣告与罗马执政庞培决战。《卢比孔河》描画了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生动画面。
这是恺撒大帝的世纪,这个征服欲强烈的赌徒渡过了卢比孔河,成就了伟业;这是西塞罗的世纪,他对自由的雄辩让他成为演家的化身;这是斯巴达克斯的世纪,他敢于对抗强权;当然,这也是绝代佳人克里奥佩特拉的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纪,罗马从一个地区发展为超级大国,曾经为自己叛逆传统而自豪的罗马精英们,甘愿放弃过去的责任和个人自由,向皇帝俯首称臣。政治阴谋、张扬个性、戏剧性突变,全都汇聚在这一个世纪的血河中。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要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这段历史,并非易事。作者汤姆·霍兰不得不依靠西塞罗留下来的回忆录、书信、演说片断。事实上,霍兰正是通过西塞罗这个“配角”的视角,写活了那些罗马强人:苏拉、庞培,恺撒等等……
据说是2005年英国最畅销十大历史著作之一的作者。
从恺撒率军越过卢比孔河那一刻起,标志着罗马已逐步开始了从共和到帝制的重大社会制度的转变。尽管取名《卢比孔河》,但本书主要还是对整个罗马共和时期(重点在后期)历史的简单梳理和概括介绍。作者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从公元前509年古罗马最后一位国王因宫廷政变下台,罗马改...
评分得到听书: 本书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给我们启发: 微观层面上,它为我们展示了恺撒的成功之道:他善于营造名声,他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他懂得克制,克制对金钱的贪念,让他换来了军队的效忠;克制对权力的急切,让他在晚年没有急于称帝,从而留下了好名声。...
评分我不满的是,作者对苏拉的评价太恶意了 —— 当然,这是史识,每个人有不同的标准。 我个人更倾向于相信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的评价: 苏拉以暴虐的方式把人们引向自由, 人们却惊呼暴政; 屋大维这个狡猾的暴君,以温和的手段把人们引向了奴役,人们却欢呼着自由。
评分2019 book No.25 《卢比孔河》 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着他的19军团,在卢比孔河北岸踌躇不前,他很清楚带领军队越过这条河流南下就意味着叛国…… 在高卢的九年,凯撒用超群的军事才华,和永不放弃的罗马人精神,击退了一次又一次野蛮人的起义,“保卫”了罗马的安宁,他也值得...
评分几个星期前,当我沉浸在此书当中。我多么希望自己成为古罗马共和国广场上的一个石柱:倾听那些传说中的精彩演讲和听众的欢呼,目睹那些血腥的屠杀,看着命如草芥的贩夫走卒或者名贯古今的达官显贵血溅罗马城,直到最后,连同帝国,一同倒在蛮族劫掠的大火之中。 作为一个美国...
东方成就了苏拉、庞培和凯撒,也毁灭了共和国,一种犹太式的胜利。
评分Iacta alea est,凯撒渡过卢比孔河说的这句话,事后看,充满了悲剧感。
评分命运已掷出!
评分Nice book, 文字很好
评分一气呵成的史书。民主是信仰,更是一项技术活,在两千年前,民主制度可能只是城邦文明的残留。外敌消失后,从城邦文明转向为帝国文明的罗马共和国的向心力消失了,民主制度缺乏技术支承。马略和苏拉的出现是早晚的事。另:克劳迪乌斯和米洛之争真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