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狄更斯(1812—1870),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远大前程》是他后期的主要作品之一,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性上都趋于成熟。远大前程和他的另一部作品雾都孤儿被无数次改编成剧本搬上荧幕。在这部结局因为过于悲惨而被重新修改的作品中,作者抛弃了以往过于乐观天真的幻想,更清醒客观的描述了社会现实。
Great Expectations。不知为何,比起A Tale of Two Cities,喜欢这本书尤甚。而比起《孤星血泪》这样悲怆的名字,反而也更喜欢《远大前程》的意味深长。网上有好事者归纳讨论了该词组的意思,expectation,是期望、是预想、也是前路漫漫;great,是光荣,是憧憬,是声势浩大,...
评分一.“是的,为了埃斯苔娜。” 郝维仙小姐披着新娘的婚纱,坐在轮椅上,依旧面对着布满了蜘蛛网的结婚蛋糕。几十年过去了,郝维仙小姐的时钟,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 盼望着新郎,就像人们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戈多。。。 和狄更斯《远大前程》的第...
评分最后一章,皮普和艾斯黛拉重逢在废墟般的庄园里。 她老了很多,但是依然很美。 “我想我们可以做好朋友是吧?” 于是两个人牵着手走向落日余晖。 据说狄更斯本来给这本书写了两个结局,另一个结局是皮普知道自己再也得不到艾斯黛拉的心了,艾斯黛拉嫁给了一个医生,颇有老大嫁...
评分今天终于看完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著作《远大前程》。 小说中的主人公皮普像坐在我旁边,围在火炉前,亲切地给我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皮普是个孤儿,由她姐姐和忠诚憨厚的好姐夫--乔一起带大。自从去一次阔妇人家后,他的心态和命运都悄然发生了变化,然而意外的好运也让他梦...
评分狄更斯每本书几乎都是统一的风格
评分狄更斯的大多作品都被高估了 。市侩气,缺乏道德深度,与美绝缘(福斯特语),没有性欲(连下流之人也没有),没有内在的心理描写。
评分结尾有点勉强。中间真是好极了。
评分如果说浪漫主义中有什么是永恒不灭的(即使浪漫主义者对此难以容忍),那就是对大不幸的追求。维特、公爵、皮普、狼……”我们“注定要爱上那些面孔,爱上那些”心给永远刺穿了“的预兆,因为再无其它办法向你们阐明浪漫的根源所在。
评分狄更斯总以重重曲笔书写广袤时空,群戏丰富,情节暴风骤雨兼洗练柔和。一个故园家国梦和一个浮世名利场的双双破灭。初看是央六电影,对阴森宅院里的失心老太婆印象很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