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接受了多达28次的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与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双子城出发,在中西部旷野、洛矶山区和西海岸从事心灵探险。他希望从狭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脱,于是才开始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一路经过复杂经验与反省思考,终于恢复了自我的完整。
本书出版后波西格一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并与第二任妻子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轮渡之旅。
这是一本有着奇怪名字的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很怪异,很混搭。 事实上,它的内容也同样混搭。既像是游记:记录作者父子二人与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的经历;又像小说:追忆和寻找一个在柏拉图《对话录》中出现的人物斐洛特的足迹和他在...
评分(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很长,如果你恰巧看到的话,我真的希望你能慢慢看完,注意是慢慢看,不能够浏览,因为浏览真的体会不到我想表达的,谢谢) 这本书应该是真正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书,但是又不能这么说,原因我下面会说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人活...
评分作者毫无介绍性地就引出了斐德洛这样一个人 让我不得不把前言看一下 找找斐德洛的信息 可是前言也似乎在模仿作者 然后我利用科技的力量搜索了斐德洛 发现与他相关的信息 都来自这本书 好吧 作者你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谜团 后来斐德洛就经常会出现在作者的叙述中 与摩托车旅行形...
评分(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很长,如果你恰巧看到的话,我真的希望你能慢慢看完,注意是慢慢看,不能够浏览,因为浏览真的体会不到我想表达的,谢谢) 这本书应该是真正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书,但是又不能这么说,原因我下面会说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人活...
评分个人总结的书中各处“肖陶扩”主题和页码,权当做理解全书的线索吧: Part 1 人与其工作的隔膜 P19 理性与直觉的分离 P40 古典与浪漫的分野 P51 Part 2 仪器系统背后的理念 P71 逻辑与科学方法 P76 理性的缺憾 P83 从理性到直觉 P90 超越理...
述事能力相比圆滑的乔斯坦还是差一点,不了解美国的公路文化可能有点难看进去。看进去了发现哲学似乎不掺入一点宿命论就不够小说的样子。但是作为一个故事还是不错吧。书名翻译的确很奇怪。
评分我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层次来使用低俗的词语去形容这本书的中文译名:怎么会有人脑残到这样翻译?无法读懂就如实翻译,设计出这个名字,毁掉对一本卓越的书的第一印象(首次认知)。Translation work is really sucks!
评分终于看完了,多少个下午3点半看得我瞌睡连连,不知出于什么好奇心就是想看完。合上书的时候我感觉就是看了本挺酷的游记,单骑摩托车横穿美国就会是一个好故事。本书应该不适合哲学入门的小白,相比《苏菲的世界》。但是后面听了腾讯视频复旦大学徐谨英关于“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讲座之后对这本书及作者的背景和他所处的时代过更为了解之后,调整了我对本书的期望,觉得还是不错的。自己对于禅比较很感兴趣,下一本打算读《弓道艺术中的禅》,手头还有一本《冲浪板上的哲学家》在看。15年看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很有意思,可能作为读者的我本身就是喜欢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寻找禅意吧?想起格莱美奖得主安德森受邀在NASA进驻观察两年,发现大多数太空科学家面对宇宙,也和她一样,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或许,我是在寻找我不知道的某些东西。
评分述事能力相比圆滑的乔斯坦还是差一点,不了解美国的公路文化可能有点难看进去。看进去了发现哲学似乎不掺入一点宿命论就不够小说的样子。但是作为一个故事还是不错吧。书名翻译的确很奇怪。
评分该书还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和《万里任禅游》的译名。这本书大概说明了,越是深思熟虑,越是错的离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