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倫敦Martin Secker and Warburg公司1963年再版的Willa and Edwin Muir閤譯、Professor E.M. Butler校訂的英譯本轉譯。
当今是法制社会,错案、冤案都可以申述,上诉,可是在《审判》中的约瑟夫•K却不知何处申,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罪。 作者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作家,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布拉格,那时还处于奥匈帝国时期。20世纪初的西方经历了战争、社会...
評分 評分卡夫卡的荒诞感并不是来自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而是非常私人的他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卡夫卡是个非常敏感又懦弱的人。在他大部分小说里存在的只有“我”和外部世界的那个力量。其它角色都只是外部力量的一部分。他既无勇气对抗也无能力讨好这个力量。剩下的只能是无止境...
評分真他妈是真理。 “不必把一切都认作是真实的,但必须把一切都认作是必然的。" 所以我们就生活在谎言中。 对体制操作程序了如指掌并照做的人,我们说他清醒。 对体制背后真面目看得透透彻彻并站出来斥责的人,我们说他傻。 对前二者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的人,我们说他聪明。 这...
評分一.人类自身的桎梏 《诉讼》里的乡下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乡下人是觉悟的。为什么说“这扇门是专为你而开的”的呢?因为这个乡下人既看见了“法的门”,又想要进去。这扇门就是专门为他这种人而开的。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追求“法”,但与平庸者不同,这个乡下人意识到,他看...
[ 紙質發黃,字小而且時而模糊。翻譯流暢。不建議閱讀此版本。] 與《城堡》相同的意嚮是:欲加之罪,龐大不可知的權力機器,努力靠近真相卻隻能和低級職員打打交道,無法獲得開釋。荒誕、無可奈何、被命運牽著鼻子走,人生好似頑童開的玩笑。
评分人生就是一場審判,每個人都被判瞭死刑。
评分書多老舊額
评分1991年1月17日 圖書館。
评分[ 紙質發黃,字小而且時而模糊。翻譯流暢。不建議閱讀此版本。] 與《城堡》相同的意嚮是:欲加之罪,龐大不可知的權力機器,努力靠近真相卻隻能和低級職員打打交道,無法獲得開釋。荒誕、無可奈何、被命運牽著鼻子走,人生好似頑童開的玩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