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意識的危機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林毓生 思想史 五四 曆史 海外中國研究 思想 文化 中國
發表於2025-02-02
中國意識的危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Singapore/zhang-s/zhang-s-07.htm
評分林先生的學術代錶作,語言卻能如此平易近人(雖然是譯本),實屬難得。他的幾處提法對今天的讀者理解五四時期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思想文化性徵有極大的啓發性,盡管身受中國大陸曆史教育的讀者們很難認同林氏的部分觀點。此書讀著有淺顯之特點,大概也與其最初寫作時的擬想讀者主要集中於美歐諸國有關。
評分觀點有可商榷之處,不過單從寫作上來說真好。這個譯本也蠻不錯的,有些地方相當有文學性,作為學術著作來說令人吃驚。
評分很有啓發,邏輯性極強。“傳統/反傳統”悖論的核心是一元論、惟智論以及由此導嚮的整體性思維,是悖論所在也是不能徹底所在。但這版的翻譯啊。。。毛共的“無限可能性感”,我要讀多少遍纔能不想歪啊!
評分一個範式的背影
林毓生(Yu-sheng Lin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曆史係教授、當代著名學者。
林毓生,1934年生於瀋陽(原籍山東省龍口)。七歲時移居北京(當時稱作北平),先後畢業於北師附小、北師附中。14歲時隨傢人遷入颱灣,1958年獲颱灣大學曆史係文學士。1960年赴美深造,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哲學博士,1969年至1970年在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1970年開始執教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曆史學係,主講中國思想史,於2004年退休,改任該係榮譽教授。
林毓生教授的著作主要有: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1986),(該書中譯本《中國意識的危機》於1988齣版)、《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1988)、《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1989)、《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閤著,1994)、《從公民社會談起》(預定2007年齣版)等。
這本書《中國意識的危機》齣版於上個世紀60年代、70年代,已經成為一個經典著作。它提齣的一個關於“五四”還有新文化時期的詮釋,跟李澤厚所說的啓濛與救亡的關係一樣,被認為是一個很經典的對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詮釋。
本书据说是林的博士论文,就我经验来看,博士论文基本是一个学人学术生涯最扎实最精悍的一块。果然读起来很严密,也不乏警句,全书基本结论为:五四知识分子“全盘西化”与“全面反传统”的思想本身,正是中国传统思想方式的表现,而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中的“借思想文化...
評分在《緒論》中,作者認為,“反對中國傳統遺產的激進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認同方面的危機都可溯源於此。這或許可以視爲作者對“五四運動”所定的基調,而其基本態度也傾向於否定。 作者的主要論點是,五四知識分子的全盤性反傳統主義反映了一...
評分陈独秀浮夸 思想深度不够;胡适一味的崇拜杜威,妄想直接移植美国文化到中国;鲁迅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但他根子里的烙印又在影响着他,他活在自相矛盾的世界里,痛苦着。
評分我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这句简短的经验性总结的确精炼的总结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每一个兴盛而发达的时代之前必定会有一个乱世的思想及经济积累。秦汉之前有有春秋战国,隋唐之前有魏晋南北朝,这些乱世的共同特点就是多元化的产...
評分在以往的意识形态宣传中(当然后来不太提倡了),“五四”被塑造为一个神圣的象征符号。民主科学作为反抗的手段,也作为民族自强自救的工具,以截然不同的文化姿态划开了与以往历史的纠缠。这个西潮汹涌的时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及其组织的诞生,而被抽象为单一的象征...
中國意識的危機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