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的是“人文的风土”,即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书中通过对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三种风土类型的考察,进而分析了各个地区的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特征,阐明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并提出:“世界史必须给不同风土的各国人民留出他们各自的位置。”的观点。
漫游在和辻哲郎的《风土》中,才知道安藤说他曾反复阅读这书的意义。 可以说,安藤观察世界的眼光是被这本书培育出来的。 风土在和辻哲郎的概念中是指某一地方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力、地形、景观等的总称。按中国人的说法是水土。和辻哲郎思考风土问题是在27年阅读海德格尔...
评分漫游在和辻哲郎的《风土》中,才知道安藤说他曾反复阅读这书的意义。 可以说,安藤观察世界的眼光是被这本书培育出来的。 风土在和辻哲郎的概念中是指某一地方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力、地形、景观等的总称。按中国人的说法是水土。和辻哲郎思考风土问题是在27年阅读海德格尔...
评分 评分 评分《风土》 译者: 陈力卫 作者: 和辻哲郎 ISBN: 978710004830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本书旨在阐明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而不是论述自然环境如何制约人的生活。……尽管需要不断地涉及风土的形态问题,但我们始终把它作为主体性的人的存在的一种表现,并不视为自然环境。 ...
最后一坨德国和欧洲哲学家出现真是没有一点点防备,但作者就是以此为基础生成自己的风土学(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的吧。最喜欢他对日本和中国的阐述;印度也很精彩,但以自己的经验无法对比验证;对欧洲就有些盲目推崇了。有些部分失于演绎;以及还是回避了,为什么“产生于沙漠型风土的《旧约》转而统治了欧洲千年”呢?传播、再接受的现象、反应就不受风土的影响了吗?
评分理论肯定是老套了一些。但是,作者当年对于人文地理的实地考察,以及对于土地的洞见,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评分影响人的思想与习俗的是他的眼光,去看到那肉眼所不能见的
评分粗略地读了一些,没有读完,主要看了一、二、三章,当然也跳读了。
评分看不进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