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著名作家。生于熊本,贵族家庭。18岁皈依基督教。一个富于民主思想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者。主要作品:小说《不如归》,长篇小说《黑潮》,随笔集《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梦呓》。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自然与人生》这部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曾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可见其影响之大。
《自然与人生》里的文章,基本上写于1898年,当时断断续续发表在日本的《国民新闻》上。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名为《自然与人生》。作者德富芦花在论及自己的写作意图时说:“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经过耳闻目睹。心中有所感,随即亲手直录下来的。”作者说的很谦虚,但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而那种对待自然的静观态度更为现在的人所稀缺也。
德富芦花对于景观极富敏感,体察细微,描绘新奇,譬如写落日的寥寥几笔:“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作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这种极其细微传神的笔墨看似用力轻巧,其实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才变得那麽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
《自然与人生》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德富芦花之所以成为人们永久记忆的文学家,正在于他又能以清醒的头脑,冷澈的目光,透过社会的表象,洞察现实生活的底蕴,写出了不少的愤世嫉俗的作品,诸如《写生帖》一辑里的文字。完全在世外桃源里的人生看来是不可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恬淡如陶潜者,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
德富芦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译者陈德文先生认为:“《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1999年买的书,11年过去了,最近重新读过,仍然爱不释手。写生一样的文字,读着它们,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开,生动而细腻。 很喜欢周平翻译的这个版本,简洁凝练,字字珠玑,我必须承认,他的翻译让我折服,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翻译的功力可以如此的影响我对一本书的评...
评分近日,我偷闲读了德福芦花(日)的《自然与人生》,该书洋溢着一种引人向上的自然之美。我从《自然与人生》中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上天对我的启迪:生活是顺从心灵呼唤的自然之美。 德福芦花在《自然与人生》里,讴歌自然之美,对生活怀抱积极的态度...
评分书非借不能读也,尤其是限定了时间。 初一时特别喜爱。 难得在语文试卷中邂逅此等文章,而放在书中却总是被我忽略。 在下读散文随笔的耐心,是不够的。然而,却不能否认,正是这样的偶然才是我有幸捧起这本书,耐着性子赏读。不知是快乐还是悲哀。 在有限的时光中要读完这本书...
评分近日,我偷闲读了德福芦花(日)的《自然与人生》,该书洋溢着一种引人向上的自然之美。我从《自然与人生》中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上天对我的启迪:生活是顺从心灵呼唤的自然之美。 德福芦花在《自然与人生》里,讴歌自然之美,对生活怀抱积极的态度...
评分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日落日出、大海小溪、花鸟鱼虫、四季景物,点点滴滴,在德富芦花的笔下,仿佛精灵一般,浮现在远方,或记忆深处,勾起你无限遐思。这是文字的魅力,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感恩。 对于此书,作者德富芦花曾说:“题目定为‘自然与...
文字竟然可以是这么细腻,不知道日语原文是怎么样的,但是译者真的很有水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生的那种微妙关系也许只能由我们在自然里静默感受。
评分翻译不错 还要再看第二遍。
评分典型写景抒情。不写年,不写日,没有前,没有后。
评分读这个老疑心是不是翻译出问题,怎么嚼不出味道来呢,我想象中该多点热情在文字中才可爱,可惜图书馆也只有这个版本了。翻看下来想其实书写得翻得都挺好的,原书大概也这个调,只是从小我就不喜欢这类写景散文,一直体会不出这类文的好,现在也这样。有些地方还是有触动的。虽然关联不大,但是读到后头脑子里却莫名响起小时候看的《围棋少年》的片尾曲:“朗朗晴空,日照当头。静静深夜,月涌江流。心似晴空,理想当头。行似深夜,智慧江流。人生代代,无穷无已。” 这书和那歌比平和了很多,没有那么哀伤。
评分读这个老疑心是不是翻译出问题,怎么嚼不出味道来呢,我想象中该多点热情在文字中才可爱,可惜图书馆也只有这个版本了。翻看下来想其实书写得翻得都挺好的,原书大概也这个调,只是从小我就不喜欢这类写景散文,一直体会不出这类文的好,现在也这样。有些地方还是有触动的。虽然关联不大,但是读到后头脑子里却莫名响起小时候看的《围棋少年》的片尾曲:“朗朗晴空,日照当头。静静深夜,月涌江流。心似晴空,理想当头。行似深夜,智慧江流。人生代代,无穷无已。” 这书和那歌比平和了很多,没有那么哀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