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书中论述了技术革命在当代所孵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即艺术美境的流失。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不再以仪式为基础。而是建筑于政治学之上。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全译彩图本)中。其超现实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风格,给20世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仅个人理解,难免有失偏颇,望指正) 一、从自然界的“光韵”到艺术作品的“膜拜” 在前言中,本雅明不仅交代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还透露了他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研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现代复制技术条件下艺术服务无产阶级革命的理由...
评分听闻一个故事,一个学艺术的学生因为专业关系经常去博物馆,每次去都能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一幅画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一天那个学生终于忍不住问她:“您为什么每天都来呢?”老太太指着画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幅画怎么也看不腻。” 之前听完总是觉得有些疑惑,为什么非...
评分现代都市中,人人都有机会欣赏到电影的放映,但是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去剧场观看话剧。电影作为机械复制时代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它的存在遍及我们的视野,我们不必亲临电影拍摄现场,就可以通过电影院、电视、网络观看电影,而话剧则不同,走进剧场中,除了能看到“活的”演员...
评分 评分本雅明的文字珠圆玉润,毫无晦涩却又极度抽象,极力在每个句子中道尽所有的意义,他用看似散漫的语言诠释了对艺术史的博观,把机械的学术推向浪漫主义。他是最早接触电影理论的人,也是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知音。
评分烂版本
评分翻译得不好!零碎,充塞着各种花里胡哨的图片。
评分考博士期间看的第一本理论读物,到现在常看常新
评分重庆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加了很多照片和绘画。其中的注解也挺应景。应该说是个不错的版本。当然,最出彩的还是本雅明的文字和思想。恶之花的确是能让人得到慰藉的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