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笔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克莱齐奥 勒·克莱基奥 法国 小说 诉讼笔录 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发表于2025-04-15
诉讼笔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肆意狂扬,无所忌惮!最后摆出的,是要逼问出文明和文化底限的架势。或许,年轻的作者以为他已经推进得够远,其实只是捅破了一层纱纸,因为文明、文化,仅仅也就是覆盖在原始本能和动物性上的一层纱而已。
评分肆意狂扬,无所忌惮!最后摆出的,是要逼问出文明和文化底限的架势。或许,年轻的作者以为他已经推进得够远,其实只是捅破了一层纱纸,因为文明、文化,仅仅也就是覆盖在原始本能和动物性上的一层纱而已。
评分不太记得了,这个我好想没看完
评分亚当波洛作为一个拥有放弃型人格的青年,无论是原始化还是物化,无非是通过参与到无谓的生活,去实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既带有犬儒色彩,又有中国道家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消极乐观精神。故事本身并没有故事,全书是一地场景性碎片,但主题专一。“我们再也没有多少简单明了的东西。我们都是伪君子,都是小人。都是老不死的烂人。”
评分亚当波洛作为一个拥有放弃型人格的青年,无论是原始化还是物化,无非是通过参与到无谓的生活,去实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既带有犬儒色彩,又有中国道家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消极乐观精神。故事本身并没有故事,全书是一地场景性碎片,但主题专一。“我们再也没有多少简单明了的东西。我们都是伪君子,都是小人。都是老不死的烂人。”
勒克莱齐奥全名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 ),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三颗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并蓄,这与他七岁时与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度过童年时光,随后前往英国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法国尼斯文学院深造的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成为作家后周游世界的经历,更是使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文化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莱奇奥对遁世题材作品的热衷。1963年,勒克莱奇奥在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出版,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他的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不知情其名不符其实的情况下买了这本打着诺贝尔标签的书,再一次证实了吴晓东的那句话"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再也没有19世纪以前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汹涌而来的都是一团、一堆或是放射状的意识流.没有华丽丽的修饰,没有复杂的经典写作...
评分作家很敬业地试验,求新奇;但是读者想要的是体验一些新奇有趣,而不想知道更不想评断作者是否在认真地追求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评分從沒有其他小說對於我而言像這本一樣難以下嚥。 小説的寫法不同于一般對於文學的定義,這個通識的基礎建立于18-19世紀經典讀本上(Novel, Romance, Fiction, etc.),以敍事爲主干,夾雜抒情與議論——大段大段的插入,不少作家喜歡這麽干儘管不討好,但大體上我們稱之爲情節。不...
评分for《新闻晨报》 如果不是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估计不会有多少人还能想起这个长得有点过分的名字——让-马•居•勒克莱齐奥和他的《诉讼笔录》。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的199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就引进了这本书,可似乎被人忘了个干干净净。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是中国...
评分一只黑狗,丧家或者不丧家,似乎没去必要去确定,当它放在我们面前,瞪着一双有话要说的眼睛,告诉我们,亚当来了。勒克莱齐奥的书来了。 这本书虽然获得是本世纪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实际上写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1963年,那个时代背景下,出现这样一本书其实不奇...
诉讼笔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