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谈佛》佛教在印度的形成及发展状况,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及语言问题,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印在佛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
所谓趁热打铁,就是说,在你皈依后,开始了解佛法后,也多了解别人眼中的佛法吧。 对于季羡林,还是有些后悔没有早点认识这位老先生,看来自己依旧是没读多少书,却自以为还算有才识。读季老的第一本是《留德十年》,为的也是提前了解大师眼中的德国是什么样子,提前了解德国留...
评分 评分 评分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散文家、翻译家、文学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7国语言,即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评分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曾经在看过一篇描述北大生活的文章,其中提到北大图书馆的一角有一张属于季老的专属书桌,每天季老都会坐在桌前认真的阅读书籍。于是开始羡慕北大的学生可以这样零距离的靠近如此了不起的一个人。 本以为书里描写是季老对佛学的理解,对禅的解释,看了第...
在机场等候晚点的飞机买的书,厚厚一本近日才翻完。无关信仰,纯学术探讨。
评分学者不实修,只是拿佛法做研究,面对宝山不识宝
评分如果说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道教就像佛教的中国化。所以 虽然道教理论体系不如佛教健全,但是道教 的确更全面 也更亲近
评分言必谈马恩,是仅取所需的狭隘的实用主义。哈哈,季老真是幽默的很呐!
评分季老对学术严谨的态度真令人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