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台湾知名社会观察家、媒体人。1976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时报》副刊担任主编。1987年赴美留学,取得历史社会学博士学位。1995年,陈文茜结束美国的10年留学生活,回到台湾从政。由于陈文茜作风大胆,思路敏捷,政坛上获得较大成功,甚至引发了“陈文茜现象”。
李敖称她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1998年陈文茜被《亚洲周刊》英文版评选为全亚洲25位“创造趋势人物”之一 。之后便退出政坛从事主持和写作并依旧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已出版多部著作,其中大陆中文简体版《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于2012年6月一经上市,便荣登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
◇李敖亲自作序,刘若英、小S诚心推荐:爱你愈深的人,了解时代愈深,也愈愿意宽恕这一切。
◇“此书为我早逝的外婆而写。她早已远离,但从未于我的记忆中消失,我总是想着她。
想着她。
三十七年来,我把她离开我之后的一切,一直带在身边。
三十七年来,毫无遗漏。”
◇《文茜的百年驿站》透过陈文茜沉淀半生的私人记忆,与文茜一起纪念那些过去的人,那个过去的时代,那个时代 衍生的各种人生 故事。
文茜的笔下,是那些献身时代、沉默不语的“父祖辈”;
和她有过数面之缘或神交已久的名流贤达;
重情重义、英年早逝的友人;
在天灾面前坚守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的普通民众;
风云变幻中令人嗟叹与凝思的历史人物。
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勾勒出大时代中悲剧的家庭和个人的身世记忆,映照出一个流离时代的初始与终结。
◇“我想书写,纸是我一生永恒不变的恋人。它让我尽情地抒发心中的悲或乐;但纸太白,而我心中的墨太轻。”
此书是文茜献给逝去外婆的礼物;其中《当母爱没有名字时》是大陆版新添文章,成为陈文茜多年来唯一关于自己母亲的创作,写下对母亲迟到了37年的真情告白。这是陈文茜首次披露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创痛,她今日的“得到”,源于一路以来的“放下”。
(一) 台湾文人的散文,一直藏于怦然心动的16岁,在图书馆翻阅的台湾文人散文合集,带着短小的评,却在豆蔻之年,敲开了历史的心扉。那时的大陆,爱情还没被渲染得如现在般荼,也没那么光怪陆离,而台湾的散文透着股清新的纯。 24岁看了李敖,500年来的第一人呵,读着他的字...
评分陈文茜,对于这个女人,外界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评论,颇受争议。但不管怎样,从骨子里来说,她还是一名优秀的女子。当年参加党外运动等,成为政客一段时间,这也是相当不容易。此时,她已经年过五十,这本书也是承载了她这大半生的个人回忆,写自己的家族的亲人,写自己的朋...
评分她用感性细腻的心灵来思念着百年家族的变迁。 她用理性睿智的双眼来注视着百年历史的沉淀。 写作《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她用客观冷静的文字直指欧洲经济繁华烟花虚掩下的虚拟泡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民众心中最后的繁荣美梦:前方道路看不清,国民要如何颠簸前行?抛出了一个...
评分 评分这是陈文茜家族的百年,这是台湾历史的百年,这是麻瓜世界的百年。《文茜的百年驿站》,一本看似结构散漫的文集,其实有一条线索始终贯穿其中:对于生和死的感悟,对于爱与恨的看穿。 (一)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初见时感觉名字很惊人:父母皆祸害。 组员...
当觉得为了权力或生存已不忠于自己的心时,千万不要逃避,不要投降,无须躲避。该来的,让它来;该离去时,勇敢地离去;人生不用拖泥带水。
评分比预期的好
评分diamond cut diamond
评分聪慧依旧,愈加温柔,建国妖姬回归家的角落,是孙女,是女儿。后半部分我吐槽她写大陆逃离不了精英视角的桎梏,骏元辩护:这不也是她华丽的风格吗? 这倒也是,美丽的文茜。
评分不如期待,妇人之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