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赳赳,诗人,资深传媒人,曾长期担任“记者的家”论坛版主,历任华夏时报记者、楼市周刊主编、广告中心副主任。2004年加盟新周刊,任北京首席记者,现为新周刊主笔。著有诗集《百感交·集》《我不愿被祖国视为英雄》,随笔集《布尔乔亚之痒》《北京的腔调》等。
媒介社会的来临是一个全球性的公众话题,媒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浸润到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新的媒介技术的爆发使得人们面临困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因之更近了,还是更远了?MSN、手机、视频、电邮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沟通工具和区隔工具,粘稠度变高的媒介工具正在“拟人化”。本书作者以预见性的勇气,指出“共谋”是媒介社会来临的征兆。该书是创意、广告、营销及大众文化诸阶层人士所需要了解的、来自中国传媒内部的报告。对21世纪的本土传媒和中国现象予以鞭僻入理的分析,并指认出一个深刻的传播洞见:“没有不道德的传播”――在你不愿意接收的信息面前,你可能不赞同,但必须面对和化解。
未拿到此书时已被网上所见的火红封面感染。加上“理想不死”这四个字,乍一看还以为是本励志书,再加上胡赳赳的名字。好吧,对于火热的白羊座来说,无处不撩拨着我的视觉神经。 总体翻了一遍,倒是对最开头的序中一位研究生美眉的评论赞同几分。“它太乱,形似文集...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内涵,表示鄙人智商较低,不太看得懂,但是某些地方,至少在下觉得,实属说出了鄙人的心声。很多时候,我们想到了这些东西,但是无法表述,偶然看到这些无限接近于吐槽加反讽的文字,忽而觉得的确是酱紫。 “在精神世界遭自我阉割和放逐之后,现在的文坛是...
评分在这个年代谈理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胡赳赳偏偏就这么做了。在这个人人唯恐不谈升官发财就仿佛被时代给拉下的角落里,作者用他对媒体行业的实践经历和深刻思考串成了一本书,红色的封面和独特的图案设计似乎在提醒人们作者内心的骄傲。专 《新周刊》一直是一本有态度和...
评分原以为《理想不死》是一本励志书,拿到手通本翻看一遍,才知道是《新周刊》主笔解读的传媒那些事儿。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这是封面上的文字。不得不说,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而类似微博这样新媒体的崛起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评分血红色的封面和简洁明了的“理想不死”四个大字让这本书在斑马书店柜台上的书堆中格外出众,简单翻了目录,这确实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 此处的理想,当然是指的新闻理想,自从来到了传媒大学,读了传播学,这个词语就在我生命中第一次出现并且反复出现了。到底什么是新闻理想...
文化的,社会的,传媒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新周刊的。
评分《新周刊》体的一本书,内容太散,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本书在出版过程中遇到怎样的阻挠,你就会对其有多么同情,不要说这本书写的不是当下,当下的东西需要通过慢慢审查,很久很久之后才会出现。
评分是给俺挺多的一本书
评分胡老师在三亚的红树林送给我的,并签了名。文章很多是截取他博客上的,和杂志里的,过往读过,最深刻的岁月已去。
评分纸上得来终觉浅,阅读虽早已遍及各种介质并最终使全球成为了一个阅览室,但阅读终究还是回到了浅的本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