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一九五五年进入《泰晤士报》当外交记者,后派往该报华盛顿办事处工作。一九五九年后,他任该报驻南亚记者,常驻新德里。当时正值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和印度对华战争爆发的前后,在此期间,他同印度军政官员接触频繁,对当时印度局势的发展和中印边界争端有过不少报道。一九六七年他回到伦敦,进入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着手写作本书。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着重叙述了印度方面如何一步步走上同中国对撞的道路,触发了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部过程和停火后印度局势的变化。
这本书虽然已很有年代感了,导致现在已经买不到正版,拿到手的书竟然是粗劣的影印版,好在基本不影响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中印战争中国战胜后为什么退的那迅速,那么坚决很是疑惑,虽然知道那时有和苏联交恶的原因。从这本书作者详尽且有些絮叨的记述中(虽然大部分是印度...
评分其实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把阿三写的太蠢了,让读者觉得作为一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三”的大国,领导人竟然如此愚蠢,中国反复提出友好平等和建议都不接受。 实际上当时天朝当时连联合国席位都没有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TG政权,之前的后盾毛子又跟天朝开始翻脸了可谓雪上...
评分记得一个说法:美国议员们质询美军将领,是谁发动了中印战争,将领回答,是印度。理由是爆发战斗的地方已经越过中印争端地区,处于中国一方,这样谁打第一枪已经不是重点了。作者应该也是持同样立场,否则标题就应该是“中国对印战争”。 看完之后我的想法是,印度政府以及尼赫...
评分这本书虽然已很有年代感了,导致现在已经买不到正版,拿到手的书竟然是粗劣的影印版,好在基本不影响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中印战争中国战胜后为什么退的那迅速,那么坚决很是疑惑,虽然知道那时有和苏联交恶的原因。从这本书作者详尽且有些絮叨的记述中(虽然大部分是印度...
评分这本书虽然已很有年代感了,导致现在已经买不到正版,拿到手的书竟然是粗劣的影印版,好在基本不影响阅读。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中印战争中国战胜后为什么退的那迅速,那么坚决很是疑惑,虽然知道那时有和苏联交恶的原因。从这本书作者详尽且有些絮叨的记述中(虽然大部分是印度...
重点都在印度人的阿Q和昏聩,但也从反面说明和当时的中国打交道并从中获利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摸到关窍便可如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般享受厚往薄来的实惠。
评分阿三蠢得可笑,民族自卑感也就造成了过度的自信心和物质,好似棒子一样。
评分印度实在是囧死人啊。学界没头脑,人民不高兴,媒体从来都没搞清楚状况,政府更是糊涂到家。
评分结合时事读一下。 本质上是英国殖民者当年的一厢情愿和晚清民国中央政府脱离对西藏实控权的后遗症。 中国的立场真是非常客气了,领土谈判显然没有平时宣传的那么寸土必争,而是谋求互谅互让才能达成和议。然而印度真就寸土不让,还对自己军事力量迷之自信,不知己且不知彼,自然只能得到战败的结果。 印度部分基层军官还可以,至少意识到己方实力不足以与中方对抗,然而文官政府的决策层和陆军指挥系统都在犯罪。 书中还提到印度政府与中共交恶时曾向台湾民国政府靠拢,然而民国政府公开声明在边界争议问题上与中共保持一致,这还是有民族气节的,比如今的台湾国民党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希望有朝一日能彻底解决争议问题。
评分对中印冲突的历史背景有了一点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