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ISBN:9787506365598,作者:余华著
布鲁诺。舒尔茨 《鸟》 《蟑螂》 《父亲的最后一次逃走》 罗萨《河的第三条岸》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有时候最软弱的也会是最强大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
评分 评分这些都是熟悉的文本。城堡来影射官僚机器,致密伦娜的信,卡夫卡的性等等。在余华这篇《卡夫卡和K》的随笔里,他拿卡夫卡的日记和《城堡》来谈,并且,按照他的说法: “卡夫卡的日记很像是一些互相失去了联络的小说片段,而他的小说《城堡》则像是K的漫长到无法结束的日记” ...
评分买了重读。四年前和现在,文学审美和阅读能力不一样了,就觉出一本书的珍贵。特意买了这本书,重读。好。
评分都是余华的读书笔记。几乎没读过里面的作品,但强烈感受到余华对阅读的热爱
评分对叙述这个词的热情和洞见很少有人比现代的作家更深了。有些分析很生动而具体,人物出场和篇幅间若即若离的关系,文字中怎样展现出另一种空间,怎样带来速度和时间感。meta语言的最好示范。也有离开对叙述技巧性的描述,走向作家轶事和阅读体验的议论。值得和论及的书放在一起细读。最后一章总结了前言后记,太揉杂反而难以理解。会多读几遍。
评分“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评分在4S点做保养客户区的一本书,很多年没看过余华了,这本写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随笔集充满着各种误读,曲解,闭塞和自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