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国度

幽暗国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其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英] V.S.奈保尔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36
译者:李永平
出版时间:2013-7
价格:3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64471
丛书系列: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图书标签:
  • 印度 
  • 奈保尔 
  • 游记 
  • 旅行 
  • V.S.奈保尔 
  • 外国文学 
  • 英国文学 
  • 英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有一种人远离了故乡,却比故乡的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V.S.奈保尔就是这里面最杰出的人。——时代周刊

★ 在许多方面,与其说《幽暗国度》是关于印度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奈保尔自己的书。——Gillian Doolye

★ 印度之行使奈保尔发现了他真实的无家程度。——保罗•索鲁(美国作家)

V.S.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他祖辈的家园,这个隐藏在幽暗阴影中的国度。奈保尔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奈保尔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后殖民情境中这个幽暗国度所展现的乱象令人何等无奈,何等绝望!

一年的印度之旅,唯一的收获是:印度属于记忆,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很不错的书,我前年就开始看了,这次终于看完了。需要体会。我是把尼泊尔比附着体会的。没有这层比附的话,看起来会有点累,因为作者的身份,和印度这个特殊的观察地点。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既内又外的视角,而且当时是60年代,记住这个时间点也很有意义。比附着今日印度就有...

评分

奈保尔拥有过人的文笔和洞察力,使得这本印度游记更像是一本剖析 60 年代印度文化的书籍。他特殊的身份(印度裔、英国籍的特立尼达人)带来了一种异于常人的视角,神秘的印度对他来说既新鲜又怀旧,他将那些呈现于表面的文化现象一一拨开,试图探寻这个国度的古老筋脉,并剖析...  

评分

那天看完《幽黯国度》,奈波尔写印度文明的反省大作。当时出版时并没有特别留意,识见有限的我根本还不认得奈波尔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读其中奈波尔写到朝圣的一段,不知怎的心中老是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莫名的种族优越感总在笔触中不经意地流露。奈波尔是千里达裔...  

评分

刚从土耳其回来的时候,一干朋友的热情还没消褪,热议要出纪念相册。正在讨论如何编排的时候,行事独到的赵大师或曰小焦又语出惊人了(尽管是通过电子邮件的,但惊人效果未减):为什么不干脆用奥罕-帕慕克的七本书作为线索串起来呢?大家噤声了,有修养的人可能要说“不便置喙...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黑出翔,谈文学以及相关引用的部分最好,奶包儿老师在太多的时候火气太重,身为读者都感觉眉毛快给烧着了。。。

评分

Linda或者Diana如何看待曾经作为翠花或者三妮生活的故土?

评分

谈不上有太多洞察力,只有中间评论甘地的一段让我觉得颇有亮点,其它的观察总让我觉得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并时常伴随着作者自己的坏脾气,以及充斥着不耐烦的观察。读到后面有点觉得像在读许知远。达尔湖一章还算有些简单叙事,且让我想起茵莱湖而有些印象,但其余部分都各自有自己的形态,显得整本书参差不齐。而且后来在信徒国度里扯了一本书的主旨在原来这里也已经出现过一次了,真是没有太多新意。相比来说毛姆先生的游记真是太好了。

评分

【2018020】译者中文功底深厚,语言流畅典雅,许多词比如“持盈保泰” “急公好义” “促狭” “急就章”“打尖歇息”“狭窄湫障”有古典韵味。奈保尔对印度人的看法诸如“没有历史意识”,“没有自省能力”,经历英国殖民后的民族迷失,脏乱腐朽,破落衰败,分裂暴力。书开头办文件,行政部门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印度人的务实主义,看着跟中国人一样。最后还乡中,奈保尔对祖先起源地的村庄的嫌恶让人不舒服,印度人虽贫穷但温情也是受西方教育长大的奈保尔无法体会和缺失的。一方面是庆幸逃离作为走出去的成功的人受人尊敬敬仰,一方面是永远的异乡人,缺失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的移民,并遭受区别对待,流离失所,成为无根之人。

评分

作为心理上的异乡人与过客,奈保尔笔下神秘幽暗的印度,是灰暗破败、盲动喧嚣以及突如其来的不安全感,是接近消极的、崇尚虚无的传统文化,是不同族群文化的壁垒分明,是将枯燥单调的修行转变成一场壮观而惨烈表演的宗教仪式,是印度式的英国模仿,是坚不可摧的种姓阶级意识。奈保尔说自己“总是带着不屑的眼光看待这个国家”,然而对这个血缘上的故园,奈保尔有时亦难免充满着柔情与关爱。奈保尔一年多的印度游历,在历史与当下中穿梭,在嫌恶与温情脉脉中交替,奈保尔说印度:“在我的感觉中,它就像一个我永远无法完整表达、从此再也捕捉不到的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