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国度

幽暗国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英] V.S.奈保尔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36
译者:李永平
出版时间:2013-7
价格:3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64471
丛书系列: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图书标签:
  • 印度
  • 奈保尔
  • 游记
  • 旅行
  • V.S.奈保尔
  • 外国文学
  • 英国文学
  • 英国
  • 幽暗国度
  • 奇幻小说
  • 黑暗世界
  • 冒险旅程
  • 神秘力量
  • 古老传说
  • 史诗对决
  • 未知国度
  • 命运抉择
  • 孤独英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有一种人远离了故乡,却比故乡的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V.S.奈保尔就是这里面最杰出的人。——时代周刊

★ 在许多方面,与其说《幽暗国度》是关于印度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奈保尔自己的书。——Gillian Doolye

★ 印度之行使奈保尔发现了他真实的无家程度。——保罗•索鲁(美国作家)

V.S.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他祖辈的家园,这个隐藏在幽暗阴影中的国度。奈保尔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奈保尔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后殖民情境中这个幽暗国度所展现的乱象令人何等无奈,何等绝望!

一年的印度之旅,唯一的收获是:印度属于记忆,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其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印度之旅序曲:申请一些证件
第一部
第一章想象力停驻的地方
第二章阶级
第三章来自殖民地的人
第四章追求浪漫传奇的人
第二部
第五章达尔湖中的童话屋
第六章中古城市
第七章进香
第三部
第八章废墟狂想曲
第九章枕上的花环
第十章紧急状态
第十一章还乡记
尾声:奔逃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夜读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很简单的游记文学,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有些类似。但是水平感觉高太多了。余秋雨的只是散文,奈保尔的游记感觉整体上浑然一体,不是那种散淡的感觉。 不仅仅在广度上具有小说的特点,奈保尔的这3部游记在深度上也远非余秋雨能够达到的。余秋雨的文章...  

评分

此书的名气很大,没有读过好像有点。。。。。。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有些章节我有点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些地方实在是前后表述有矛盾。 作为游记,作者的观察不能不说是仔细与敏锐了,但是我始终不能赞同贯穿全书的,对印度文化和印度人批评的态度。 作者给人一种高...  

评分

可取之处:遇到的人和故事。最喜欢的一章是住在旅馆里的那些,欺软怕硬的仆人,尽管他的文笔如此乏味。 印度人很多方面和中国很像,冗繁的官僚机构,低的可怕的办事效率,狡猾而贫穷的老百姓。除了大便用手。 所以我觉得,中国还不是亚洲最糟的国家。  

评分

写了一个读书笔记,但是印度第三部还在看,却不耐烦写了,作者见识是更深入了,可是书本身却变得乏味得多。《幽黯国度》翻译出色,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文笔精彩,最有个性的翻译,只可惜有些地方用法太俏皮,译者的个性大过了原作。 ***印度,受伤的是文明还是人*** 《幽黯国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谈不上有太多洞察力,只有中间评论甘地的一段让我觉得颇有亮点,其它的观察总让我觉得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并时常伴随着作者自己的坏脾气,以及充斥着不耐烦的观察。读到后面有点觉得像在读许知远。达尔湖一章还算有些简单叙事,且让我想起茵莱湖而有些印象,但其余部分都各自有自己的形态,显得整本书参差不齐。而且后来在信徒国度里扯了一本书的主旨在原来这里也已经出现过一次了,真是没有太多新意。相比来说毛姆先生的游记真是太好了。

评分

Linda或者Diana如何看待曾经作为翠花或者三妮生活的故土?

评分

作者作为一位印度后裔却对故土有着如此深的偏见,这点让我还挺意外的,一向不喜欢带着偏见的写作,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太舒服。其实在去印度之前就开始读这本书,但发现对自己的印度之行并无帮助就搁置了,回来这么久之后再拿起来读,发现作者的很多观点我依然不能认同。当然这本书写的是60年代的印度,与当今的印度确实也有很多差距,所以作为了解60年代的印度,大抵还是可以一读的。

评分

同为诺贝尔得主,阿摩司奥兹的耶路撒冷系列总是在讲述自己,但让我看到了整个耶路撒冷、犹太族群,以及我们自身;奈保尔写了那么多以印度之名的东西,我看到的却只有他自己。文化书写是很困难的,这只是个人杂记随笔罢了。

评分

“印度和英国这场邂逅,终归破灭,它在双重的幻想中落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