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园 生于1926年。海内外知名学者,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职。
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矇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
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党原理去分析立宪派的背景、信仰、组织,用群众运动的眼光去剖视他们的群众基础和活动的方法,及其所发生的影响,用群众心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异。对于他们卷入革命之后的活动,则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他们对革命反应的类型。
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立宪派只是一笔带过,提到了他们上书请愿开国会,之后在辛亥革命中似乎就消失了。那么,立宪派到底在革命过程中起了何种作用,这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书初版于1969年,距离辛亥革命已近60年,此时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作用。同时...
评分在如今的图书市场,出版这样正经而严肃的历史著作显然是难有盈利的。反而是一些神鬼之道的书籍,倒是一堆堆地码在书店里。不管那本标注着“编著”的书籍有多少成分属于“编著者”的原创,在出版商的烂俗营销攻势下,书照样能卖出去,出版商照样能赚钱。 话扯远了。 《立宪派...
评分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立宪派只是一笔带过,提到了他们上书请愿开国会,之后在辛亥革命中似乎就消失了。那么,立宪派到底在革命过程中起了何种作用,这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书初版于1969年,距离辛亥革命已近60年,此时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作用。同时...
评分在如今的图书市场,出版这样正经而严肃的历史著作显然是难有盈利的。反而是一些神鬼之道的书籍,倒是一堆堆地码在书店里。不管那本标注着“编著”的书籍有多少成分属于“编著者”的原创,在出版商的烂俗营销攻势下,书照样能卖出去,出版商照样能赚钱。 话扯远了。 《立宪派...
评分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搜集分析了完整的资政院议员名录,和各省咨议局议员名录,包括出身,官位,传统功名,以及现代教育背景。这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资政院百名民选议员中,居然有1/5强曾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而各省咨议局议员中也不在少数。联想到各路革命党人也多在日本活动,...
虽然是五十年前的东西但是现在看着也很不错,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张弛有度。
评分经典之作,肃然起敬,帮人理解民国乃敌国的真义
评分一本近50年的小书。值得庆幸的是,经住了历史的考验。读完此书,我在想有多少人的观点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仍不褪色。张先生可谓是真正做到此点。全书以立宪派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演变为线索。第一部分先介绍了立宪派与立宪运动的概况。分析了立宪运动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中的派系构成以及革命前夜的态度等。从中可知,立宪人士对清廷晚期所做行为的失望是他们最终转向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亦或有个人利益考虑和政治理想之因素)。第二部分以武昌独立后各省独立之概况来分析立宪派与革命党人的关系。我想如果没有立宪人士的参与政治(最起码是大部分立宪人士参与)民国政局可能会更乱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何以有了稳定因素,民国仍实现不了民主理想?就像秦晖先生所说,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廷。
评分30页的参考书目列表大概就是爱好者和学者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吧。69年成书,04年作者感慨后继无人,到了今天虽然题材成了显学,但是自由派学者们的作品至少再纸面上的硬度远不能与此书媲美,只不过是将其中观点更加“浅出化”了而已
评分篇幅紧凑,详略得当。大清亡了,士绅功不可没。晚清的士绅阶层的选择也许可以理解为一个典型的exit, voice and loyalty问题。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loyalty)促使他们选择奔走请愿速开国会(Voice),也不乏对清廷失望隐居乡野不涉政事之士(exit)。可读性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