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谈吃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唐鲁孙 美食 饮食 随笔 吃 美食文化 中国文学 生活
发表于2025-05-28
唐鲁孙谈吃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上半阙大陆美食怀古,下半阙台南美食巡礼。看得出唐老吃口挺重的2333 读完不免俗地要叹一句美食和人心一样不古。虽然篇幅字数限制,写得有些浮光掠影,但用词十分周正雅训。 文人写饮馔,唐老的丰腴和汪老的清雅真是不分轩轾,无法取舍放弃啊。
评分唐鲁孙世泽名门之后,不似汪曾祺乡野笔恣(除吃,还能跑警报),重在掌故讲究(老北平那一套,他是旗人)。 唐鲁孙写得的确是吃,但玩的是应酬交游,讲究合矩,博闻强记这一路。汪曾祺写的是馋,走的是青菜茨菇,酒菜羁旅,饱肚解馋这一着
评分汪曾祺、梁实秋的食话,其实都是“借吃写人”,像小说,写的是与亲友分甘同味的美好回忆。身为八旗贵胄的唐鲁孙,则更注重美食本身,兼写掌故。两种路数同样好看,读来滋味绵长。
评分汪曾祺、梁实秋的食话,其实都是“借吃写人”,像小说,写的是与亲友分甘同味的美好回忆。身为八旗贵胄的唐鲁孙,则更注重美食本身,兼写掌故。两种路数同样好看,读来滋味绵长。
评分唐鲁孙世泽名门之后,不似汪曾祺乡野笔恣(除吃,还能跑警报),重在掌故讲究(老北平那一套,他是旗人)。 唐鲁孙写得的确是吃,但玩的是应酬交游,讲究合矩,博闻强记这一路。汪曾祺写的是馋,走的是青菜茨菇,酒菜羁旅,饱肚解馋这一着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
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本书为唐鲁孙作品集的第十一册。
唐鲁孙语言朴实却恰如其分,偶尔用词还相当绚烂,虽然我只有意淫那些似锦的繁华的分,也很享受。其介绍的各色食物也惹人垂涎,看得我很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感受。 只是却也相当遗憾,为什么我错过了这样追求极致的年代 为什么我错过了中国曾有的万种繁华
评分唐鲁孙语言朴实却恰如其分,偶尔用词还相当绚烂,虽然我只有意淫那些似锦的繁华的分,也很享受。其介绍的各色食物也惹人垂涎,看得我很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感受。 只是却也相当遗憾,为什么我错过了这样追求极致的年代 为什么我错过了中国曾有的万种繁华
评分唐鲁孙是珍妃的侄孙,家学渊源其来自有——关键是,他吃了,还会欣赏;叫好了,还能记住。隔了几十来年,退休后回忆起哪一年在国内(他1946年去的台湾——得亏去了)哪个城市哪条街的哪家店吃了哪位厨师做的哪道拿手菜,还是门儿清!纵然可以归结于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评分涨了不少见识,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对于美食的审美。哈哈 一部不可多得的床头闲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好多生字生词,虽然都是中国人,就是有种时代的距离感在面前。对于近代中国及以前的生活杂学缺乏了解,也缺乏了解的途径。这本书恰好真实地反映了那段逝去的岁月,很宝...
评分曾经,“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而作者唐鲁孙凭借其先天和后天的“吃货”本领,借助本书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民国”: 1.从地理纬度谈吃:(1)首都:北京菜以烤鸭最出名,包罗各地饮食口味;(2)黄河流域:以山东菜最出名,讲究排场,用料奢侈,工艺复杂,口味偏...
唐鲁孙谈吃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