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现象

心的现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瑞士]耿宁
出品人:
页数:510
译者:倪梁康
出版时间:2012-12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5891
丛书系列: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图书标签:
  • 现象学
  • 哲学
  • 耿宁
  • 心学
  • *商务·现象学原典译丛*
  • 瑞士
  • 心理学
  • 【可信/不可信】
  • 心灵探索
  • 意识研究
  • 哲学思考
  • 认知科学
  • 自我觉察
  • 情绪管理
  • 精神成长
  • 内在世界
  • 思维模式
  • 存在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耿宁先生是汉学家,但更多是一位现象学哲学家。他毕生关注意识哲学或心学问题,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了解和把握人类思想史上形形色色的心学思考和观心方法,其中包括胡塞尔现象学、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本书是Iso Kern先生的文集。这部文集几乎收集了他一生发表的所有重要论文,是耿宁先生毕生“心性现象学”思想的文字见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相关思考的细致、深刻与丰富。

作者简介

作者:耿宁(Iso Kern),著名现象学家。

译者:倪梁康,中山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张庆熊,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目录信息

胡塞尔与康德向超越论主体性的回返
生活世界:作为客观科学的基础以及作为普遍真理问题与存在问题
利玛窦与佛教的关系
从“自知”的概念来了解王阳明的良知说
试论玄奘唯识学的意识结构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唯识三世(现在、过去、未来)
论王阳明“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
欧洲哲学中的良心观念
三位一体——一个现象学家的神学思考
胡塞尔哲学中的自身意识和自我
王弼对儒家政治和伦理的道家式奠基
玄奘《成唯识论》中的客体、客观现象与客体化行为
后期儒学的伦理学基础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思考
王阳明及其弟子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关系的讨论
意识统一的两个原则:被体验状态以及诸体验的联系
特殊的过去之现实
对表征性心智的领会——交互主体性的一个先决条件
什么是对意识的反思?
胡塞尔论“自然与精神”
孟子、亚当·斯密与胡塞尔论同情与良知
中国哲学向胡塞尔现象学之三问
我对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理解困难:两个例子
汉语文化圈中的现象学研究
文章与报告来源
编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原文载丨《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 耿宁的中文论著《心的现象》尝试用现象学理论对中国心学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进行独创性诠释,这对中西哲学交流及中文学界而言,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一项创举。本文仅限于其中5篇有关阳明学及后学的论文展开评述,大致指出...

评分

原文载丨《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 耿宁的中文论著《心的现象》尝试用现象学理论对中国心学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进行独创性诠释,这对中西哲学交流及中文学界而言,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一项创举。本文仅限于其中5篇有关阳明学及后学的论文展开评述,大致指出...

评分

原文载丨《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 耿宁的中文论著《心的现象》尝试用现象学理论对中国心学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进行独创性诠释,这对中西哲学交流及中文学界而言,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一项创举。本文仅限于其中5篇有关阳明学及后学的论文展开评述,大致指出...

评分

原文载丨《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 耿宁的中文论著《心的现象》尝试用现象学理论对中国心学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进行独创性诠释,这对中西哲学交流及中文学界而言,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一项创举。本文仅限于其中5篇有关阳明学及后学的论文展开评述,大致指出...

评分

原文载丨《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 耿宁的中文论著《心的现象》尝试用现象学理论对中国心学传统尤其是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思想进行独创性诠释,这对中西哲学交流及中文学界而言,无疑是意义深远的一项创举。本文仅限于其中5篇有关阳明学及后学的论文展开评述,大致指出...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场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由胡塞尔领导的这一线索是完全开放的性质,我们追本溯源地说,由胡塞尔所提出的众多现象学问题,给了我们太多的灵感,无论是不是哲学家,即使他们贴上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亦或者后现代主义的标签,这都不重要。

评分

一场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由胡塞尔领导的这一线索是完全开放的性质,我们追本溯源地说,由胡塞尔所提出的众多现象学问题,给了我们太多的灵感,无论是不是哲学家,即使他们贴上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亦或者后现代主义的标签,这都不重要。

评分

耿宁的心性现象学跳过了海德格尔,解读胡塞尔的现象学,甚至梅洛庞蒂的作用都大于海德格尔。主要关心交互主体的问题与意识结构尤其是原初意识结构的问题,即良知问题。耿宁的现象学看起来与意识有关系,但是根本上来讲仍然是伦理学的范畴。

评分

心性现象学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提法。

评分

耿宁的心性现象学跳过了海德格尔,解读胡塞尔的现象学,甚至梅洛庞蒂的作用都大于海德格尔。主要关心交互主体的问题与意识结构尤其是原初意识结构的问题,即良知问题。耿宁的现象学看起来与意识有关系,但是根本上来讲仍然是伦理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