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考古学

中国天文考古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时
出品人:
页数:559
译者:
出版时间:2007
价格:6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0459194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
图书标签:
  • 考古
  • 天文
  • 天文考古学
  • 历史
  • 冯时
  • 天文学
  • 考古学
  • 考古天文學
  • 天文考古学
  • 中国古代天文
  • 考古学
  • 天文学史
  • 古代科技
  • 历史
  • 文化遗产
  • 星象学
  • 古代观测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考古发掘资料、古代器物和古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民族学和天文学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问题,揭示了古代先民在天文学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阐释了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天文学起源与文明起源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开辟了新途径,对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科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考古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埙,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旁涉商周考古学、商周史、前秦思想史、科孤及历史文献学。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金文文献集成》。

目录信息

三版自序
再版自序
自序
第一章 天文考古学概论
第一节 天文考古学的理论特点
一、天文考古学的定义
二、天文考古学的研究范围
三、天文考古学的理论内核
四、天文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五、天文考古学的目的
六、 中国天文考古学的任务及主要课题
第二节 天文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上古时代的天文与人文
第一节 中国天文学的传说时代
一、战国楚帛书创世章释读
1.释文
2.考证
二、原始古史观与原始创世观
第二节 上古巫觋历史的背景与实证
一、巫觋通天
二、殷周时代的巫与王
第三节 天文占验
一、占星术的起源
二、分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观象授时
第一节 有关恒星观测的两个基本概念的讨论
一、天球坐标
二、岁差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天极与极星
一、北斗建时法则
二、天极与极星之原始
三、早期北斗遗迹
四、新石器时代礼器图像中猪母题的天文学阐释
五、太一与帝俊 第三节 历法起源考
一、先秦时代的火星观测
二、太阳崇拜与原始历法
三、 良渚文化立鸟图像探赜
四、四时与四神
五、《尧典》历法体系的考古学研究
六、殷卜辞四方风研究
1.四风与八风
2.卜辞四方风名考释
3.分至四气与四时
第四章 古代天文仪器
第一节 候气法钩沉
一、律管吹灰
二、新石器时代骨笛的天文学意义
第二节 圭表测影
第三节 秦汉日晷研究
一、辨方正位
二、 曰晷复原
第四节 漏壶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奇异天象
第一节 殷代月食考
一、殷代武丁时期五次月食卜辞研究
1.乙酉月食
2.庚申月食
3.甲午月食
4.壬申月食
5.癸未月食
二、殷代武丁时期五次月食时间考证
第二节 殷代日食考
一、殷卜辞“哉”与“日有哉”的解读
二、殷代乙巳日食的考定
第三节 日珥、曰冕与太阳黑子
第四节 彗星观测第
六章 星象考源
第一节 星与象
第二节 二十八宿起源研究
一、二十八宿的基本概念
二、二十八宿的起源时间
三、二十八宿的起源地点
第三节 古老的天官体系
第四节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诸遗迹的天文学研究
一、星图考证
二、盖图复原
三、殉人与“三子”
四、巫觋通天之再现
第五节 四象起源考
一、东宫苍龙
1.苍龙戏珠的底蕴
2.龙星原始
二、西宫白虎
三、南宫朱雀
四、北宫玄武
1.神鹿的由来
2.灵龟与蛇
第六节 天文星图的产生与发展
一、圆式星图
二、横式星图
三、中西合璧的天文图
第七章 早期宇宙模式
第一节 天圆地方
第二节 红山文化三环石坛的天文学研究
一、三衡图与“周髀”
二、圜丘与方丘
第八章 天数发微
第一节 “太极图”真原
第二节 重睹“洛书”
一、史前八角纹与上古天数观
二、古式溯源
第三节 殷墟易卦卜甲研究
一、 卜甲内容的解读与考证
二、卦画试解
三、易卦卜甲与式盘
四、易卦卜甲与帝乙归妹
征引书目简称
三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p3将《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的“允执其中”解释为持拿“槷表”。 p58:“禹为天神而非人主,契也应具有同样的身份,帛书中反映得很清楚。”后有“早期文献中的‘帝’均指天帝,契虽为商之始祖,但为天帝所生,应该反映了契作为天神而向人王的...  

评分

中国第一步天文考古学专著。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合卯,过去只说要有去取之明,但是有了天文考古,就可以分析先民的古代自然宗教的遗址遗物了。但是完全把古代传说纳入系统,那样的圆融性是做不到的,谁知道后代有多少梗是编出来的呢?所以就会有矛盾,要是还要硬拉扯来,就不令人...  

评分

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北极天帝居然是猪的形象;8000年前的22支贾湖骨笛居然是有阴阳之别的十二律吕;6000年前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居然是中国最早的天盖图,而且摆出一个长达60米多的升天场景;5500年前凌家滩M4号墓主人胸部夹在玉龟中的雕刻玉版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式盘,而且就是...  

评分

中国第一步天文考古学专著。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合卯,过去只说要有去取之明,但是有了天文考古,就可以分析先民的古代自然宗教的遗址遗物了。但是完全把古代传说纳入系统,那样的圆融性是做不到的,谁知道后代有多少梗是编出来的呢?所以就会有矛盾,要是还要硬拉扯来,就不令人...  

评分

中国第一步天文考古学专著。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合卯,过去只说要有去取之明,但是有了天文考古,就可以分析先民的古代自然宗教的遗址遗物了。但是完全把古代传说纳入系统,那样的圆融性是做不到的,谁知道后代有多少梗是编出来的呢?所以就会有矛盾,要是还要硬拉扯来,就不令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诚实的讲,书中一大部分内容我是看不懂的……所以古人讲一个人知识渊博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评分

不适于入门书籍 非常难看懂 不过作为天文考古学还不错吧

评分

虽然有些地方太专业,甲骨卜辞岁差等完全不懂,但至少说/画明白了黄道赤道二十八宿四象太极图等,精华在各种逻辑推论以及包罗万象的素材,最好玩的是黄道十二宫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那段,最意外的是宣夜说,分明是几千年前的以太论

评分

较大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数学史的一些研究内容。冯时先生大概心中隐隐觉得古代数学几乎都从天文知识里得来,便忽视了先民们根本没有十分坚实的数学概念,一些阐释脱离了历史情境。比如牛河梁三环石坛与七衡六间图的比附,要推出盖天说,未免太悬。

评分

这本书太厉害了,对我这智商和知识储备的人来说好难读,集中精力看十分钟要花二十分钟去百度翻译文言文然后躺半小时休息一下。。看完以后发现之前读到的论文十有八九是从这里抄来的!不过对书中很多推测太大胆,保持怀疑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