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
神曲,意大利名 La Divina Commedia。
该译本语言属于早期白话文,翻译比较忠实原著。注释翔实,对神曲所叙述的故事背景及人物的了解,均有裨益。可能为了中文排版需要,涉及的诸多西文人名均用拟音翻译,不成规矩,会影响阅读。
附:出版说明
王维克先生翻译的但丁《神曲》的散文译本,原由商务印书馆于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八年出版过。解放后,作家出版社曾用商务印书馆的原型纸于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重印过两次。
这个译本,是译者根据意大利文原著并参照法,英等其他文字的一本翻译的,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同时译者还写了《但丁及其神曲》一文作为前言。目前,在这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还没有更好的译本出现之前,为了满足读者阅读,研究需要,我们根据作家出版社的重印本,进行了一些修改,重新排印出版。我们还选了十九世纪法国版画家居斯塔夫-多雷所作的《神曲》插图十二幅,以及但丁像一幅,一并附于书内。
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评分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评分迷失在了黑暗森林里的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灵魂的救护下,穿越了地狱与炼狱。 在地狱里的灵魂,带着沉重的罪孽接受严重的惩罚,在魔鬼的鞭笞之下,承受着无尽的折磨。形形色色的灵魂与鬼怪,地狱的世界是黑暗而没有希望的。然而,但丁所描写的却并非是地狱的绝望与痛苦,而是更接...
评分让无聊的我来从《神曲》之《地狱篇》分析下但丁同学的心理吧。 首先,这家伙非常之自恋。他坚信自己拥有高人一等的道德品质,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对的,坚信自己在文学上的伟大才华一定会被后人认可,甚至把自己和荷马、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并列。其实还有一点明显的证...
评分朱维基、田德望及国内第一部神曲全译本的王维克三位译者及版本情况分析对比:(个人推荐田德望版本,朱维基版本过早,从名词翻译和一些句式来看不太理想。) (分析内容来自网络,仅供自行参考) 《神曲》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自一位数学家之手。1934年10月,数学和物理学家王...
对《神曲》有着特殊的感情 小时候从老爸书柜里的一堆医书里偷偷拿出来看 着迷地翻了好多遍直至它散架 现在恐怕已经不完整了 这本翻译得真是好
评分十数年前从朋友那里顺来的版本,最近才开始看 嘿嘿
评分初中时读的。很好的散文译本。附有各种图解。反正这一辈子大概也不会学意大利语就算学了也看不懂但丁的早期意大利语所以就看看散文译本吧。
评分虽然译名看得让人各种吐槽,但是翻译还是不错。一开始笑但丁像个小朋友,把自己的政敌都下了地狱,和维吉尔的各种互动也让人捂嘴偷笑。越读越感叹,但丁这是把当时的社会和他自己的小宇宙都全浓缩在这本书里了啊。虽然说自己专注于哲学和科学在神学和信仰上投入过少的时候,但丁颇有悔恨语气,但是纵观全书,他还是存有执念嘛。历史的部分其实好多都是泛泛看过,实在是晕晕乎乎了。想想但丁凭一己之力,构建起这么庞大的体系,果断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虽然有时候感觉有些小气呢。
评分薄伽丘和神曲一起读也算一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