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H·麦尼尔(William H.McNeill),芝加哥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世界史学家。1938、1939年先后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47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他在《西方的崛起》(1963年出版,获1964年美国图书奖)梳理人类历史几千年,尤其是近五六百年演变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融合的史学观点,与斯本格勒有关文明割裂的观点相左,对历史研究影响巨大。2009年获国家人文奖章。还著有《时疫与民众》(1976年)、《汤因比传》(1989年)、《世界史》(1998年)、《真理的探求:一个历史学家的回忆录》(2005年)等。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全面、系统地回顾和介绍了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战争,包括战略战术的演变、武器的进步和战争规模的改变。非常有价值的是,在对技术史、军事史和社会史的宏伟综述中,作者追溯了人类走过却使今天的我们面临两难之境的路径;关于中国,作者侧重分析了中国何以没能保持它的领头地位,继而逐章论述欧洲的战争业务、战争艺术、暴力官僚化,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冲击,战争工业化、军事工业联合体,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军备竞赛和集权经济。全书以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学识考察了一个重大问题:技术、军事和人类社会如何共存。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第一版于1982年出版,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此次中文版系根据1996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修订出版,增加了原著中的图片等资料。
这是一本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作者选择将军事和武器的发展衍变作为视角,慢慢展开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阐述。虽然从史学细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其历史进程,但相比军事而言,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寥寥无几,这样...
评分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评分这是一本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作者选择将军事和武器的发展衍变作为视角,慢慢展开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阐述。虽然从史学细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其历史进程,但相比军事而言,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寥寥无几,这样...
评分补课。真是杰出而有趣的军事经济史与军事社会史!再注意到此书要在《大国的兴衰》之前六年出版,就更显非凡了。然而,这般出色论述的结果却是对“全球政府”的预期,真是令人失望。只要人之与人之间的差异还在,颇为和平美好的全球政府就绝无可能。全球政府之下,就不会有内战...
评分又过了一遍 McNeill 以战争武器技术为线索的历史,就喜欢这样又干又紧的,涉猎极广但又不会散掉。可能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那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不是中国?”又可以有一个新版本“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是中国?欧洲到底咋的了?”
非常赞,军事经济技术互动
评分战争社会和技术三者的互相促进与发展。对“为什么是欧洲而非中国?”的一个解释。到近代部分都值得细读,当代部分有些简略了。本书的几个话题都很有意思:从货币制度社会思潮和军事技术解读中国在16世纪后的衰落;中世纪后期欧洲军事与商业的相互促进;法国大革命中军事力量的作用(为什么1794年以后政府无法运用人民群众的力量);19世纪后半的海军大发展;两次大战中的全面动员。
评分对爱好军事史的人来说,了解了经济与军事的相互作用。用上帝视角叙述了欧洲军事技术的变革。
评分补课。
评分波澜壮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