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渡之舟

涉渡之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锦华,北京人。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台湾等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电影批评》,Cinema and Desire: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10余卷。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锦华
出品人:
页数:383
译者:
出版时间:2007-5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20965
丛书系列: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图书标签:
  • 戴锦华 
  • 女性主义 
  • 文学批评 
  • 文化研究 
  • 女性 
  • 性别研究 
  •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一本深刻而富有见解的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的研究专著,非常彻底而全面地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新时期代表性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富有创新的研究(包括张洁、戴厚英、宗璞、谌容、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刘西鸿,方方、池莉等重要作家),发现女作家作品中时隐时现的女性视点与立场的流露,提出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并在有意无意间放弃了女性经验的丰富庞杂及这些经验自身可能构成的对男权文化的颠覆与冲击。本书是国内研究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奠基性著作。

本书作者戴锦华最早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和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成功地再解读中国重要女作家的创作,成为今天的一种范式。 戴锦华的强大和缜密超越了简单的女性立场。她有理论,但保着敏感和热情。她有视野与深度,不流于一声叹息。更可贵的是,她的视野穿越了学院,来到了广阔的社会中间,她看到繁华表象下遮蔽的另一种叙事。她是一个真正的思想精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看到这本专著的即刻,我和小谢就交流过。一个显然的共同观点是,中国的女权主义很混乱,这个混乱的表现在于: 第一、女权主义的诉求是什么?第二、如何达到这种诉求? “男女都一样”在颠覆性别歧视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进行了否认。“男同...  

评分

看到这本专著的即刻,我和小谢就交流过。一个显然的共同观点是,中国的女权主义很混乱,这个混乱的表现在于: 第一、女权主义的诉求是什么?第二、如何达到这种诉求? “男女都一样”在颠覆性别歧视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进行了否认。“男同...  

评分

看到这本专著的即刻,我和小谢就交流过。一个显然的共同观点是,中国的女权主义很混乱,这个混乱的表现在于: 第一、女权主义的诉求是什么?第二、如何达到这种诉求? “男女都一样”在颠覆性别歧视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进行了否认。“男同...  

评分

谈到新时期女作家抗拒女权主义的现象,作者说: “一个有趣而颇具深义的现象是,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十分自觉地拒斥女性反抗的姿态,几乎每个重要的女作家都发表过“我不是女权主义者”的声明。尽管此间除了某种策略性的选择之外,无疑有着极为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成因...  

评分

首先,这是一本好书。该书梳理了八九十年代主要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将分析视角嵌入时代背景/话语当中,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泛沿用的概念:花木兰式境遇。这一概念的意思是:女性作家的创作经常是(不可避免或不自觉地)采用男性的视角和口吻,从而使得女性身份成为一个“空洞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需要找相关文本来读。

评分

与浮出历史地表判若两本,冗长拉杂。

评分

读得很费劲,戴爷的理论腔那时候就很重了……九十年代戴爷还有半个身子在当代文学门里,这本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后来她注定是不会在用这种方式写书了。不过,即便这本书成了戴爷一个学术阶段的纪念,后来人在看女性主义视角的当代文学批评时仍然很难绕过这本书,这大概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了。

评分

读得很费劲,戴爷的理论腔那时候就很重了……九十年代戴爷还有半个身子在当代文学门里,这本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后来她注定是不会在用这种方式写书了。不过,即便这本书成了戴爷一个学术阶段的纪念,后来人在看女性主义视角的当代文学批评时仍然很难绕过这本书,这大概是它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了。

评分

个人风格很突出,鲜明的文本细读法,对我这种没怎么接触过相关文本的人来说,读起来也不感觉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