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尼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勃兰兑斯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思想家,犹太人(这一点也许很重要),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六卷本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套书几乎已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教本;而对一般人来讲,也许最喜欢看的还是他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巨匠的名人传记:《莎士比亚》、《歌德》、《伏尔泰》、《凯撒》、《米开朗基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丹麦)乔治·勃兰兑斯
出品人:
页数:195
译者:安延明
出版时间:1992-8
价格:4.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0413516
丛书系列: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传记 
  • 勃兰兑斯 
  • 德国 
  • 文学 
  • 文学批评 
  • 德语@Friedrich_Nietzsche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根据威廉·海尼门公司1915年英文版译出。

《尼采》一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即勃兰兑斯的《关于贵族激进主义的一篇论文》,写于1889年;第二章是尼采与勃兰兑斯从1887年11月26日到1889年1月4日的通信集,有二十多封。读这些信,人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它呈现给你一个介乎正常与反常,既自吹自擂又自暴自弃,在自我暴露的同时拼命掩饰着自己的尼采,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尼采;第三章写于尼采逝世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揭示出在尼采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样一种奇特现象:就如尼采能让抒情的风格与批判的风格不仅在他身上同时得到强健的发展,而且还使二者有了一种迷人的结合一样,在我们这个崇尚极端民主主义的时代里,尼采却以他的贵族主义态度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究其原因,勃兰兑斯说:“要知道,这是一个在这种问题上毫无高贵性可言的时代呵!”第四章继续分析尼采这个人,起因就在于当尼采选集全部出齐后,尼采的妹妹弗劳·弗斯特·尼采又决定出版尼采生前未出版、而且以手稿的形式沉睡了二十年的《看,这个人》。在这一章里,作者围绕着尼采与德国人(德意志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分析,认为“他毕竟未能于生前从德国获得荣誉,这一事实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并强有力地促成了他对其国人的不可遏制的憎恶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乔治•勃兰兑斯为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著有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87年,尼采先后将自己的两部书寄给勃兰兑斯,从此开始两人之间的友谊。在尼采四处碰壁之时,勃兰兑斯算是欧洲大陆第一批认识到尼采价值的人,所著《弗里德里希•尼采》一书也是对尼采最早的...  

评分

乔治•勃兰兑斯为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著有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87年,尼采先后将自己的两部书寄给勃兰兑斯,从此开始两人之间的友谊。在尼采四处碰壁之时,勃兰兑斯算是欧洲大陆第一批认识到尼采价值的人,所著《弗里德里希•尼采》一书也是对尼采最早的...  

评分

乔治•勃兰兑斯为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著有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87年,尼采先后将自己的两部书寄给勃兰兑斯,从此开始两人之间的友谊。在尼采四处碰壁之时,勃兰兑斯算是欧洲大陆第一批认识到尼采价值的人,所著《弗里德里希•尼采》一书也是对尼采最早的...  

评分

对,就是这本黄书让我知道了尼采。没看本书前我既没听说过超人哲学也没看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翻开本书,前言无不遗憾地说到了89年,本书被社会一部分人打成“黄色书籍”的经过。我这才明白了某宣传部门对“黄色书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也就在某小朋友说出了“很黄很暴...  

评分

他像一个幽灵,一个在人生的旅途中徘徊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幽灵。他是伟大的见识,亦是魔鬼的思想,一个在哲学和美学领域自已表演的天才,一个对一切价值和价值观的批判与颠覆,是毁灭,渴望战争,渴望对利益和价值重新划分的狂人,他的疯狂近似癫狂。在普通人眼里,他是一个不知...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虽只是对尼采哲学做一番轻捷的回顾,却难掩勃兰兑斯作为丹麦文豪的不世才华,在二人的通信往还中,更能一窥作为不被身处的时代所接受的尼采的孤独身影。

评分

他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并提出一种鼓舞人心的伟大理想,反过来讲,只有一种伟大的理想才可能为人们提供一块从事伟大指头的坚固立脚点。然而,这种理想又往往表现为两个相反的极端。在康帕内拉、托马斯、莫尔以及形形色色的乌托邦主义者笔下,它们直接就是未来的一块乐土。而在卢梭、尼采等人眼中,它们却意味着往昔、甚至草昩和洪荒时期。狂醉的梦幻者,终生未能弃之所恨、归之所爱。 所谓时代精神,只能诞生于极少数天才的大脑之中。 叔本华的基本信条是: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人所能期待的最高境界只能是一种英雄的生活。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对于我就将是一种错误。

评分

尼采的重要性在于宣告“上帝已死”之同时,重新去定义高贵一词之确切的含义。当然,敌基督也有可能是直接剖析其教义,对于人类之深深厌弃则源于对人类的失望和爱。我喜欢尼采,勃兰兑斯至少是理解他的,书信中的尼采却是另外一个样子。看着两个大叔一起毒舌,尤以交换照片一事最为有趣。勃兰兑斯问尼采要照片,尼采手上唯一的照片被妹妹带走了。勃兰兑斯不信,认为他给尼采发照片就是为了给尼采增加压力,这不就是一两分钟的事情嘛,了解一个男人的灵魂必先从脸开始。天生害羞的尼采只好去朋友那里偷了一张N年前的鲜肉照。勃兰兑斯觉得表情太嫩,和他想象中的尼采不一样,一定还有很多秘密。尼采只好认怂,后又自称为今天的一头小怪兽。如此云云。

评分

单单一个“尼采的发现者”有些委屈勃兰兑斯了,或者应该看看他写的文学史?

评分

第一本有关尼采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