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

出梁庄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花城出版社
作者:梁鸿
出品人:
页数:31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6066984
丛书系列:铁葫芦·文艺馆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梁鸿
  • 纪实
  • 当代中国
  • 社会
  • 中国
  • 非虚构写作
  • 故乡
  • 梁庄
  • 乡土中国
  • 现实主义
  • 社会观察
  • 农民生活
  • 地方志
  • 非虚构
  • 中国社会
  • 农村变迁
  • 人性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阎连

《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李敬泽

这两年多来,梁鸿的很多时间花在了寻亲之旅上——寻找在国内其他地方务工、生活的梁庄乡亲。《出梁庄记》是又一部“非虚构”上佳之作。由于作者的着眼点有足够强大的辐散性,并不特意显露的人性思量、民生关切和家国情怀便更具内在的感染力。

——施战军

梁鸿老师将那个“隐形的中国”带入我们的视野。《出梁庄记》它推倒我们的傲慢,迫使我们去正视那个有血有肉却早已为我们熟视无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残酷,而是整个社会——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这些残酷面前的无动于衷。

——刘瑜

作者简介

梁鸿,女,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已出版《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等多部学术专著。

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香港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等。

目录信息

写在前面
书中主要人物
第一章· 梁庄
闲话
离开梁庄
第二章· 西安
德仁寨
流转
抢劫
打架
小天使
人家不要咱
作假
羞耻
第三章· 南阳
葬礼
房檐滴水窝窝照
算命者
传统
小海的传说
入伙
传销
第四章· 内蒙古
河南校油泵
白牙
恩怨
扯秧子
相亲
第五章· 北京
体面
围墙
河南村
打官司
院子里有棵树
千万富翁
保安
第六章· 郑州
“机器”人
孤独症患者
凤凰男
狐狸精
第七章· 南方
我不是深圳人
电话推销员
每扇门后面都是工厂
干事业
九岁的打工者
归零
眼球出来了
第八章· 青岛
小柱
氰化物
幽灵
2000 ∶1 的1
反抗
无名之死
四十岁的“老太婆”
这村落里最后的房屋
第九章· 梁庄的春节
“老党委”
勾国臣告河神
黑女儿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管是梁鸿的《出梁庄记》还是王小妮的《1966年》,都深深刻画了一个时代的无奈,或者说是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无奈、无助、渺小。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是那么直入人心。这个春天注定不平静。 当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描述是真实的,也是残忍的。  

评分

先说一下给2星的理由吧。这是一本很有诚意的作品,作者花了不少时间去探访和了解那些离开梁庄的人,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然而这是一个不完整的世界,作者丝毫不想表达什么,或者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她只是记述,也有澄清。当然,有人会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对于一个...  

评分

这是《中国在梁庄》的姊妹篇,作者继前几年回村潜行几个月后,为了新书又在老父亲带头之下南北西东奔袭各地,深度访问(甚至可以说是一同体验生活)了几十位在外打工的梁庄人,全方位讲述了梁庄外出务工闯天下的这个群体的故事。 这些曾经年轻或正年轻的梁庄人,几十年逐渐成...  

评分

不管是梁鸿的《出梁庄记》还是王小妮的《1966年》,都深深刻画了一个时代的无奈,或者说是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无奈、无助、渺小。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是那么直入人心。这个春天注定不平静。 当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描述是真实的,也是残忍的。  

评分

前些天的一个下午,我在长沙的熬吧采访梁鸿老师。 关于《出梁庄记》,这里是一点作者关于自己作品的解读。 或许关于中国这个复杂社会的坚硬现实,任谁千言万语,也不能刺它一寸进。但从这次访谈中,我能切实地感受到,梁鸿老师是一位真诚而用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征得编辑同意...  

用户评价

评分

仅仅是这种记录就够了。

评分

这是一本富于情感的书,这种情感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所有的乡愁式的东西,在现代和理性的支配下,它飘忽,游离,但总能合理化。它也很具体向世界展现了每一个作为个体的农村人的城市化。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对于现今了解和深入研究农村城市化有其参考价值。当然,作者并没有仅仅做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她有意识的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评判,以力求形成自我的角度,从一个离乡多年,已基本完成其个人城市化的个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老乡们的生存现状,脏乱,散发着腐败的霉味,闭仄的空间,局促的人。恶劣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这些,都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都有自己存在于斯的理由和目标,哪怕这些理由和目标是渺小细微的。作者一直在提归乡的概念,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失败,不是某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失败。

评分

用Kindle在地铁上看完此书,整个过程感觉不太舒服。同样是非虚构类的作品,何伟的中国三部曲跟梁鸿的这两本关于梁庄的书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前者更为客观和朴实,没有太多居高临下的判断式写作。后者的写作,我总觉得像是先有了一个模式,一个判断,就是农村人很苦逼,很愚昧,很小人,然后再按照这个判断进行写作。在整个过程中,作者首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角色,对她那些农村的亲戚是一种审视的状态,这种“凝视与被凝视”的写作模式凸显了作者与其他人之间的隔阂。全书主观的评判太多。其实我好奇的是,何伟本身来说,应该也算一名知识分子,为什么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把自己知识层面的那些东西完全放下,我们的教授们却把这些当成盔甲,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

评分

作者老是把自己的想象加在描写对象上,读起来特别讨厌。

评分

给了足够多的细节,仅此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