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祖
原籍徽州,生於上海。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現執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柏堡)。曾分別1978-79年、1997-98年,應台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歷史系所之聘,擔任客座教授。汪氏在聯經另有編作《五四研究論文集》及著作《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史傳通說》、《康章合論》。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人,生於長沙。早年留學歐美日本,其後執教余清華、西南聯大等名校。他出生官宦之家,卻在動盪的時局中流離顛沛;晚年眼盲足臏,依然著述不衰;最後遭遇文革浩劫,而在「打倒反動學術權威」聲中,淒然長逝。
陳寅恪通曉的語言多達二十餘種,突厥文、西夏文、高加索語等冷僻深奧的語文都是他援以治史的工具。他的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之學,而較乾嘉諸老更上一層,每於考證之中剖析思想、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等之動態異同,以小見大,發千古之覆,令人讚嘆。他針對中國中古史所提出的「關隴集團」、「士族升降」等論說,至今仍影響眾多中外治史者。堪稱民國以來聲明最著、影響力最深遠的史學家。
本書即就陳寅恪的生平與史學作全面性的評述。作者汪榮祖除充分利用文獻外,並採用陳氏生前親友的訪談資料。本書是在聯經1984年初版的基礎上,擴充修葺的增訂本。初版自1984年問世後,數月之間便即再版,此後引起兩岸學者的注意,彼岸更有江西版問世。但作者以此聯經增訂版為正本。透過本書,可以深入瞭解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一生的行誼、志業與風範。
这部汪著早在1992年就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以《陈寅恪评传》之名收入国学大师丛书中出版,此次北大版实际上是上一次的增订版。 国内有关陈寅恪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十年前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贰拾年》(三联书店,1995),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陆著将陈寅恪晚年的无...
评分 评分他是在近现代很“别致”的史学家,从他的经历我们可以对历史研究有新的认识! 等经历了太多曲折的发展之后,回望陈寅恪的史学研究,能让我们更好的反思历史研究的方法。 本书作者给我们穿插介绍了陈寅恪的史学研究之路、他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和他的家庭在近现代中国大变革时...
评分隔海江山烟雾外,历经沧桑,憔悴朱颜改。 风雨无情君莫怪,那堪春去情难再。 销尽风流心力怠,昔日繁华,梦里相思债。 玦月窥窗花影碎,秋虫似泣啼无奈。 ——本书作者汪荣祖 “寅恪生于满清季世,身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国共内战,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评分这部汪著早在1992年就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以《陈寅恪评传》之名收入国学大师丛书中出版,此次北大版实际上是上一次的增订版。 国内有关陈寅恪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十年前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贰拾年》(三联书店,1995),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陆著将陈寅恪晚年的无...
作为传记,体例不纯,学术评辨方面过于繁琐,生平事迹方面流于浮泛。文中太多的引用诗文,实际上却防碍了叙述。倒是写文革一段,行文流畅,情见于辞,给人印象深刻。汪荣祖于陈氏著作,确当用过心力,但其学力不及余英时,故此书涉及虽广,却不如余英时分析的深入。
评分读来读去,还是这本写得好,再版来再版去,也还是这版最好
评分从导师那借的,比20年要好。不过在学术回顾上,汪对陈似有偏袒
评分1.有几处不堪入目的史实错误。 2.关于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上的成就,多为原文之引述概括,鲜有其心得及结合陈公个人背景之分析。
评分汪荣祖喜攀名师,与人辩论多占上风,可观点却很失败。跟黄彰健争康有为《戊戌奏稿》真伪,败之;将陈寅恪史学定位于“较嘉诸老更上一层”,为王永兴戳破;因反感国民党,坚持认为陈寅恪49年后没有赴台想法,则又为余英时胡文辉张求会郭长城挖掘的证据链所打趴。历史研究不可私意太盛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