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陳寅恪傳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寅恪 传记 汪榮祖 傳記 台版 汪荣祖 史家陈寅恪传 历史
发表于2025-04-02
史家陳寅恪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少部分为传记,大部为文评。据说该书(初版)为最早的陈传,考虑到当时档案资料的缺乏,传记部分的粗略可以理解。文论部分限于学力和兴趣,只能看懂二三。附录中和余英时的嘴炮甚是有趣
评分没有想象中的好。叙述流于表面,体例也驳杂。
评分少部分为传记,大部为文评。据说该书(初版)为最早的陈传,考虑到当时档案资料的缺乏,传记部分的粗略可以理解。文论部分限于学力和兴趣,只能看懂二三。附录中和余英时的嘴炮甚是有趣
评分喜歡汪老的文筆
评分師兄友人最敬佩的學者偶象,多前年早向我推介過此書,至今才認真拿上手細讀,讀畢想馬上購入三聯出版的陳老全集,尤對《柳如是別傳》特感興起。汪作內容豐富,史料整理工夫上乘,助我重溫和學會不少史學知識,且文筆一流,對不少名學者、大學者所作的指正和批評都到位又不過火,有大家風範。
汪榮祖
原籍徽州,生於上海。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現執教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柏堡)。曾分別1978-79年、1997-98年,應台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歷史系所之聘,擔任客座教授。汪氏在聯經另有編作《五四研究論文集》及著作《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史傳通說》、《康章合論》。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寧人,生於長沙。早年留學歐美日本,其後執教余清華、西南聯大等名校。他出生官宦之家,卻在動盪的時局中流離顛沛;晚年眼盲足臏,依然著述不衰;最後遭遇文革浩劫,而在「打倒反動學術權威」聲中,淒然長逝。
陳寅恪通曉的語言多達二十餘種,突厥文、西夏文、高加索語等冷僻深奧的語文都是他援以治史的工具。他的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之學,而較乾嘉諸老更上一層,每於考證之中剖析思想、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等之動態異同,以小見大,發千古之覆,令人讚嘆。他針對中國中古史所提出的「關隴集團」、「士族升降」等論說,至今仍影響眾多中外治史者。堪稱民國以來聲明最著、影響力最深遠的史學家。
本書即就陳寅恪的生平與史學作全面性的評述。作者汪榮祖除充分利用文獻外,並採用陳氏生前親友的訪談資料。本書是在聯經1984年初版的基礎上,擴充修葺的增訂本。初版自1984年問世後,數月之間便即再版,此後引起兩岸學者的注意,彼岸更有江西版問世。但作者以此聯經增訂版為正本。透過本書,可以深入瞭解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一生的行誼、志業與風範。
以下自《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一期《汪荣祖教授访谈录》(记录着:林华 晓涛)摘出—— 我那本《史家陈寅恪传》最初是1976年在香港出版,确是最早的一本陈寅恪的传记,这个初版本篇幅比较小,只有7万多字。 1976年的时候,大陆还没有开放,根本不晓得他晚年还有别的什么著作...
评分不管怎样,这本书对于了解陈寅恪还是很有帮助,如果懂一些南北朝隋唐五代史,会更容易读这本书。 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中国只有乱世才能出大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难做到? 文革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日本侵华战争
评分 评分不管怎样,这本书对于了解陈寅恪还是很有帮助,如果懂一些南北朝隋唐五代史,会更容易读这本书。 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中国只有乱世才能出大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难做到? 文革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日本侵华战争
评分以下自《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一期《汪荣祖教授访谈录》(记录着:林华 晓涛)摘出—— 我那本《史家陈寅恪传》最初是1976年在香港出版,确是最早的一本陈寅恪的传记,这个初版本篇幅比较小,只有7万多字。 1976年的时候,大陆还没有开放,根本不晓得他晚年还有别的什么著作...
史家陳寅恪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