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谷博 197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国史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明治维新与民族主义》([日]山川出版社,1997)、《十九世纪日本的历史》(合著)([日]放送大学教育协会,2000)、《佩里来航》([日]吉川弘文馆,2003)、《面向成人的近现代史十九世纪部分》(合著)([日]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
“黑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百余年锁国的大门由此打开。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德川幕府决策层是如何做出艰难决定的?东西方不同文明背景的两个民族首次相遇开始谈判时,面临怎样的困难?因翻译人员语言沟通不畅或者故意隐瞒真相又引发了怎样的摩擦?日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三谷博教授在本书中从独特视角出发,依据大量史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重写了这一段历史。
讨论明治维新的书如过江之鲫,本书突出之处在两点: 首先,详细介绍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虽然它执行了最严格的锁国政策,但始终保留了一个窗口——出岛上的兰学,日本人很早就知道西方文明的冲击必然到来,知识阶层和统治者对此怀有高度的危机感,只是他们曾以为“锁国”可以...
评分讨论明治维新的书如过江之鲫,本书突出之处在两点: 首先,详细介绍了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虽然它执行了最严格的锁国政策,但始终保留了一个窗口——出岛上的兰学,日本人很早就知道西方文明的冲击必然到来,知识阶层和统治者对此怀有高度的危机感,只是他们曾以为“锁国”可以...
评分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为防止基督教的传入,除荷兰外严厉禁止与欧洲国家进行交往,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锁国”政策。和中国面临的境遇不同,日本所处的位置与日本所处的地位不被列强投入过多重视,因此未像中国收到如鸦片战争一般的强大冲击,也能给日本一定的时间适应这种冲击。...
评分文/宝木笑 记得中学时候《中国近现代史》在讲到中日关系的时候,特别提到“日本是近代中国最凶恶的敌人”,也许沧海桑田之后,今天的版本中早就删掉了那句话。但我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情绪依然会长期存在,这一方面表现为一种不能对敌对历史的忘却,如果笼统地看,中国近代两...
评分除了英国之外,绝大部分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不是内源自发形成的,而往往是回应外部挑战和现代化示范的结果。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总结认为,对一种文明来说,“挑战-回应”模式可分为三种形态:挑战太微弱而无法激起回应;挑战太强烈而造成溃败和解体;只有当挑战介于这两者...
对重新检视中国的近代历史颇具参考意义
评分很有意思的小书,话说书中有一位只出现了一次的家伙,吹牛大王伯爵贝尼奥夫斯基,查了他生平之后我发现作者把他到日本的年份弄错了。。。
评分不愧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整一本文献综述。
评分不愧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整一本文献综述。
评分对重新检视中国的近代历史颇具参考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