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兰特・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社会、教育、历史、宗教、政治等广泛领域,尤以数学和逻辑研究上建树突出,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成果宏大,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毫不夸张,罗素的《中国问题》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汗颜,这个著名的哲人,80多年对中国的匆匆一瞥却衍生出了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警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到这些现实问题存在的印记。一个外国人可以对中国的民族精神、国家积弊、中日关系作出鞭辟入里的解读,作为中国人何以...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是罗素在1920-21年在中国讲学后,回英国写的,初版于1922年,1926年还加了个后记。老实说,这本书现在看起来,并不能算很有洞见,里面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评价,大多基于二手研究,而且多少有点外国友人看“他者”的美化,尤其是在一战以后,罗素自己都觉得西方工业社会遇...
评分Liu He在跨语际实践中提到了罗素。于是把这本书找来看。惊讶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细致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准确的预见。很多地方与Thomson的摄影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只是1922年的罗素已经感觉到西方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而认为中国或许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与如今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相同的。然而中国(传统中国或是毛时代中国或是现今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未来吗?未必。
评分Liu He在跨语际实践中提到了罗素。于是把这本书找来看。惊讶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细致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准确的预见。很多地方与Thomson的摄影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只是1922年的罗素已经感觉到西方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而认为中国或许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与如今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相同的。然而中国(传统中国或是毛时代中国或是现今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未来吗?未必。
评分Liu He在跨语际实践中提到了罗素。于是把这本书找来看。惊讶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细致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准确的预见。很多地方与Thomson的摄影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只是1922年的罗素已经感觉到西方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而认为中国或许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与如今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相同的。然而中国(传统中国或是毛时代中国或是现今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未来吗?未必。
评分Liu He在跨语际实践中提到了罗素。于是把这本书找来看。惊讶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细致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准确的预见。很多地方与Thomson的摄影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只是1922年的罗素已经感觉到西方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而认为中国或许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与如今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相同的。然而中国(传统中国或是毛时代中国或是现今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未来吗?未必。
评分Liu He在跨语际实践中提到了罗素。于是把这本书找来看。惊讶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细致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准确的预见。很多地方与Thomson的摄影竟有不谋而合之处,只是1922年的罗素已经感觉到西方文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而认为中国或许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与如今的很多西方知识分子的想法是相同的。然而中国(传统中国或是毛时代中国或是现今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的未来吗?未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