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乡村里贫穷律师家庭中,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葬于纽约州艾玛拉。威廉·福克纳称赞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潘庆龄,江苏吴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曾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文学研究所、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译审、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理事。曾应邀赴日本、伊朗、美国进行学术访问。50年代年开始译作。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郁金香集》、《波斯诗圣菲尔多西》,论文《东西诗哲千古绝唱:评阿诺备与菲尔多西同名英雄史诗》、《菲尔多西在中国:在伊朗德黑兰纪念菲尔多西世界大会上宣读的论文》、《沙剧〈威尼斯商人〉与古代波斯故事》,译著《鲁达基诗选》、《波斯短篇小说集》、《赫达雅特小说集》、《波斯英雄史诗选译: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九亭宫:古代波斯故事集》、《巴列维传》、《阿富汗史》(审校)、《鲁达基四人作品选》、《新天方夜谭》,美国长篇小说《大街》、《珍妮姑娘》、《巴比特》、《美国悲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嘉丽妹妹》、《小说鉴赏》(合译)、《国王迷》、《逾越节的求爱》(合译)等。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描写小顽童哈克遇到逃离主人的小黑奴吉姆,两人为了躲避一场杀人误会,乘坐一条小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碰到了各种有趣的遭遇。其中最紧张刺激的一段 ,是哈克拆穿骗子「国王」欺骗三姐妹家产的骗局,结果被坏蛋穷追不舍。而哈克为了应否协助黑奴逃亡也时常内心交战,终於在辗转发展下有了一个完满的收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说是一幅杰出的美国社会生活风物图。马克·吐温以幽默的文笔,再现出自己早年在南方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生活经历的浑金璞玉雕琢成精美的文学珍品。马克·吐温卓尔不群之处在于他通过描写具体的、局部的人与事,反映出人类普遍的思想状况。
哈克 我的自由 “我没怎么睡着。因为心里有事,我老睡不踏实。我每回醒过来,都以为有人掐住了我的脖子。所以睡觉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后来我想我决不能这样活下去;我要去看看到底是谁跟我一起藏在岛上;我非把这件事弄清楚不可。这样一来,我马上轻松多了。” 之所以喜爱...
评分 评分1.“美国文学小说的源头”(海明威) - 写出了一种美国人自认为的不断探索的美国精神。正如哈克的形象,一直是一种矛盾的,追求自由,却不明白自由是什么。小时候总想着成为科学家、英雄…但那些都不是你,都是想成为一个另外一个人,都是别的人的模式。美国这样一种不断探索...
评分 评分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 1876年马克·...
立秋
评分挺好玩的还,刚开始有点看不下去,但随着情节发展,被他们的冒险经历吸引,并且对美国黑人的历史有个了解
评分好玩,还不错
评分前半部分每一行中就有至少两个“我”字,粗糙的行文风格;后半部分从遇到骗子公爵和国王开始故事变得有意思起来,到最后和汤姆·索耶汇合营救吉姆是幽默的高潮,这两个熊孩子hhh整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名著则有些逊色,get不到它的伟大之处。
评分世界十大名著哈.不过,读到最后,我不断教育我自己,这个是讽刺小说哈。于是才煞有介事地当作讽刺小说坚持读完了。可是,俺感觉,就不太了解美国那段国内战争前后历史的读者(比如,我)来说,讽刺意味少了很多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