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尔·戴维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物理学教授。戴维斯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能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解释深奥科学概念的大师。《华盛顿时报》称他为“大西洋两岸最好的科普作家”。主要作品有:The Mind of God,The Cosmic Blueprint,Siperfore等。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根据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描述。随着大爆炸理论逐渐被大众和科学界所充分接受,人们越来越注重宇宙未来的研究。我们现在已有了宇宙如何诞生的很好的概念,但宇宙将如何结束呢?它最终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宇宙是否会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终其一生,或甚至永久消失?那时,人类又将如何人类或其后裔,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自己,能否幸免于难而永复存在。
书中有很多理论的入门解释和思想实验,看多了容易混乱抓不住重点。我试着理顺下脉络,就是找找中心思想。希望给有需要的人带来帮助。 一、世界末日 地球每相隔几百万年就会受到地外小行星、彗星威胁,假如人类有足够长久的社会存在,一定可以运用高度发展的技术...
评分读完保尔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虽然第一章 就是 “世界末日” 描述的极其惨烈形象 却没有出现 友人极度担心的 悲哀绝望 的读后感 150亿年前的那一次大爆炸 空间 时间 物质 能量的最初开端 ...
评分书中有很多理论的入门解释和思想实验,看多了容易混乱抓不住重点。我试着理顺下脉络,就是找找中心思想。希望给有需要的人带来帮助。 一、世界末日 地球每相隔几百万年就会受到地外小行星、彗星威胁,假如人类有足够长久的社会存在,一定可以运用高度发展的技术...
评分的确,越深入思考,越觉得生命无意义:无论如何挣扎,如何赋予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最终的一切(甚至时空)都会在宇宙最后的三分钟后泯灭。文章的最后有个问题,一个对于生命来说的终极问题:如果宇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存在有意义吗?如果宇宙的存...
有些晦涩,脑已烧干,但出色的可读性吸引我不断读下去,必须要大赞一下译者。查了一下,译者是上海天文台的研究员,翻译的如此精到自有所依。又想到了中国科普,中国缺乏的可能不是这么优秀的科普作者,而是能理解欣赏作者的读者。没有科学文化和科学氛围的科普,就像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下谈创新,怎么看都觉得像是胡扯。PS:该书成于94年,至此20年内又有哪些最近研究进展和实验发现,就未可知了。我想中国公众也不关心吧。
评分我是很想知道,大家琢磨完宇宙的最终奥秘之后,是怎么面对大白菜又涨了一毛钱的问题的?
评分语言都挺通俗,主题也很有趣,翻译相对而言也不错,只是框架脉络不太清晰,常常出现同义反复的段落,扣一星。最后的话引人深思:在一项永远完不成的计划中能有真正的目标吗?如果生存本身就是向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的地的一场永无止境的旅行的话,那么这种生存有意义吗?要是宇宙有一个目标,并且它达到了目标,那么宇宙一定会寿终正寝,因为它的继续存在既没有理由也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宇宙永远存在下去,那么不难想象,对宇宙来说根本不会有任何最终的目标。这样,宇宙的死亡也许正是为宇宙的成功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只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结束之前,它的目标也许会被我们的后裔所认识。
评分对非物理学专业而言起点稍高,浅显的比喻再多一些就好了。
评分大刘的宇宙模型就是从这里来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