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后的文化贵族已经在二战前被终结了。关于这一代欧洲文人,韦伯做过类比,说他们近似中国儒家学者(Mandarins),其“地位来自教育与学识,而非世袭权力或财富”。关键是:中国学人饱读诗书、珍爱文化,同时具备政治抱负、治国才干。如此进退自如,可谓知识分子理想型。这一代文人都很讲文化民族主义,到了现在,被布尔迪厄通通批为“文化保守主义”一代,并认为他们要对纳粹兴起负主要责任。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核心问题线索: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的知识分子群体赖以建基的mandarinm传统共识,何以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分裂、瓦解?这一冲击主要包含:民主社会的大众政治,民族主义被英法文化裹挟,工业资本对文化精英的威胁。可以领悟到的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调整,传统的观念难以再维系社会文化的整合,这时坚守mandarin传统、声称能够代表整体利益的人,便慢慢退化为了统治阶级——这是mandarin群体分裂的最根本原因。 中间部分关于德皇时期的社会论述很是精彩,从外交经济政策、文化危机等切入。魏玛共和国过后的那部分论述,感觉是在掉书袋和写历史课本了,虽然梳理得很细密,但是没有之前部分更有启发性了。但也恰恰是最后这一部分跟教育学、大学转型、学科文化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但我真的不太能读下去……)。
评分结论影响很坏,相对化了一堆人。然而这种揭知识分子老底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且与后来的布尔迪厄不谋而和。果然在他的后一本书中,方法论臻于完善。
评分社会转型与专业化
评分为了了解韦伯的“教化”思想和当时文化环境的参考文本,哪儿的士大夫都差不多
评分社会转型与专业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