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杨奎松 知识分子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1949前后 思想史 中国 近代史
发表于2025-04-16
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搞明白了,历史系的人写书,大抵是通过那些犄角旮旯的考据,来论证一些不证自明的道理;你想反驳都无从下手。
评分杨奎松看似轻易地讲清事实 就不再需要观点 一切都如此自然的发生了 一切都能被我们理解
评分搞明白了,历史系的人写书,大抵是通过那些犄角旮旯的考据,来论证一些不证自明的道理;你想反驳都无从下手。
评分一边看一边在心中呐喊,再来一次知识分子改造的话,我肯定就完蛋了。
评分提出并解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知识分子在建国后会如此配合改造?本书在归因时追溯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传统:当新政权展现出对士人的重视、且满足他们所关切的民族主义诉求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自然就让位于知识分子因“关怀”时事而产生的强烈认同感。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评分《忍不住的关怀》是我2014年看的第2.5本书,因为之前看了两本给他跨年了。正如名字一样,杨奎松自己先是这样说起:我的研究和讨论,既不在为人立传,也不再研究某人的什么“思想‘更无意对我的讨论对象做盖棺定论之论。我只是把他们放到1949年以后整个中国大环境一级他们周...
评分杨奎松老师作为国内顶尖学者,其学术水准毋庸置疑。 杨老师明显深受我国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影响,他自己也以行动阐明了这一点:实事求是、冷静客观。 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四书还是这本《关怀》,都是如此。 杨老师的叙述路径一般是这样的:先是举出背景,列出简单事实,然后摆出...
评分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评分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