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杨奎松 知识分子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1949前后 思想史 中国 近代史
发表于2025-02-04
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于史可观,于文太硬。截取三位书生在建国前后的思想改造历程谈关怀,史料厚重近乎冗余,读之不免枯燥,真正涉及care的部分又总感言之未尽。有对以往研究路数的反思,但在着意分析“人的行为及性格”的部分不充分。最有趣者,书生们皆会把和毛见面的场景敷衍成津津乐道的往事,历史由此退回了演义。
评分于史可观,于文太硬。截取三位书生在建国前后的思想改造历程谈关怀,史料厚重近乎冗余,读之不免枯燥,真正涉及care的部分又总感言之未尽。有对以往研究路数的反思,但在着意分析“人的行为及性格”的部分不充分。最有趣者,书生们皆会把和毛见面的场景敷衍成津津乐道的往事,历史由此退回了演义。
评分意义不必说,山雨风满楼。尊重人性幽暗,注重过程渐进,戒凭结果定断。原料上乘,结论夹生。忍不住关怀写得透,被忍不住“关怀”写得少,对后种“关怀”不能忍到又能忍尚可挖掘。知识分子研究和士的研究理论视野皆有局限,导致确实只写书生而非文理学人,结语问题意识也有偏差。
评分史料的堆砌和积累比较充分,杨奎松也足够冷静,并没有像很多著者一般天然地对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潘光旦们倾注太多同情,叙述和评论均比较客观。的确,参与政治本身就是极大冒险的事情,知识分子则因了自身的理想色彩让这种冒险更加放大,悲剧自然也是一个接一个了。
评分其实是三星半。反正已经仔细修订过了,放心读八。
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最大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最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最了解政治大势,最后却在政治场中最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一、知识分子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义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 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会有的弱点和问题不比我们少,而且越是把自我植根于精神和观念的人,也就越缺乏处理日常的能力。知识分子的专长在他自己的专业,对政治发声其实是跨界。但是中国自古有学而优则仕,位卑未...
评分以前常觉得学文科的可以不必学数学,事实上也往往是数学不好的人才选择文科。但这可能正是我们的文史学科研究不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有许多研究者是缺少逻辑思维的。杨奎松显然不是这样的研究者,尽管我无从知道他当年的数学成绩如何,但他在行文中呈现出逻辑清晰的推理,有的地...
评分晚清到民国,甚至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一直有种忍不住的“关怀”。但1949以后,大陆知识分子却被批为停止思想,集体转向。杨奎松问,“如果陷入同样的政治环境中,西方知识分子又会如何?”http://comment.whb.cn/reping_art/view/31839
评分戴晴的《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买了很久,一直未看,听说杨奎松新出的《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戴著有所批评,才匆匆翻检一过。 戴晴的文字,一如她过去写梁漱溟、王实味、储...
评分《忍不住的关怀》是我2014年看的第2.5本书,因为之前看了两本给他跨年了。正如名字一样,杨奎松自己先是这样说起:我的研究和讨论,既不在为人立传,也不再研究某人的什么“思想‘更无意对我的讨论对象做盖棺定论之论。我只是把他们放到1949年以后整个中国大环境一级他们周...
忍不住的“关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