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關懷”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楊奎鬆 知識分子 曆史 中國近現代史 1949前後 思想史 中國 近代史
發表於2025-02-16
忍不住的“關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我知道知識分子前輩(書中諸如周一良、馮友蘭、嚮達、馬寅初)前往紅太陽朝聖,因蠱惑宣傳或士大夫情結,自覺自願犧牲他人權利甚至甘願自身被奴役,結果卻上當受騙、身死名裂、國破傢亡以及幸存者晚年追憶懺悔、感慨蹉跎、歧路不返的所有可怖而可笑的曆史。這種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評分其實是三星半。反正已經仔細修訂過瞭,放心讀八。
評分其實我覺得這個題材,可能還是由高華做比較好。因為楊奎鬆是冷硬派史學傢,做的更多的是“抽離”的工夫,這種風格研究革命史最適當,但要深入人物內心世界,剖析其最細微的一言一行,非有“移情”的工夫不可,而這正是高華的特長。
評分其實是三星半。反正已經仔細修訂過瞭,放心讀八。
評分楊奎鬆看似輕易地講清事實 就不再需要觀點 一切都如此自然的發生瞭 一切都能被我們理解
楊奎鬆,曆史學傢,主要從事中外關係史、中國近現代史等方麵的研究。曾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內容簡介:對於20世紀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一個最大的曆史悲劇就是,他們是最早投身於救國救民的一群人,自認為最瞭解政治大勢,最後卻在政治場中最不知所措、動輒得咎、受人輕視。
《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討論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學哲學教授張東蓀,長期浸淫於政治活動之中,1949年後曾官居政務院委員;一位是報人王蕓生,擅長政治評論,多年擔任《大公報》主筆;一位是清華教授潘光旦,理科齣身,對政治外行卻一樣曾積極想要為中國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經在不同領域有過齣色錶現,1949年以後卻先後遭遇滑鐵盧,人生事業從此一蹶不振。
楊奎鬆教授不滿足於像過去一樣籠統地發齣質問:為什麼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當年竟會停止思想,集體轉嚮?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私人記錄以及各種報刊、檔案文獻披露齣來,他發現,事情並非那樣簡單。
关于建国后的知识份子的命运的话题,许多书籍资料等都有研究。仁者见仁。而此书则又是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是以王芸生、张东荪、潘光旦三人为例,评述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来惭愧三人只有潘我略知,但还好,应该不影响理解此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是...
評分1949年10月,建国庆典刚过,哲学家冯友兰便写信给毛泽东表忠心。这位曾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写下“违万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骨鲠之句的国民党籍教授,此时却在信中赞颂新政权“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为中国历史开了一个新纪元。”但对于冯的主动示好,毛泽东却似乎不...
評分关于建国后的知识份子的命运的话题,许多书籍资料等都有研究。仁者见仁。而此书则又是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是以王芸生、张东荪、潘光旦三人为例,评述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来惭愧三人只有潘我略知,但还好,应该不影响理解此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是...
評分站立在二十一世纪,置身在越来越开放自由的生活环境,在中西思想潮流交汇的文化大语境下,回望以1949年为标志,中国曾经经历的思想大转折,也许更能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知识分子文化语境和存在现实。杨奎松选择的知识分子,代表了三种个典型,从不用的知识体系,剖开了不同领域知...
評分让学术批评回归学术 ——对史清“质疑”一文的公开回应 杨奎松 因人在海外,旅行并会议中,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史清”在网上公开质疑的文字,过目后马上通过新浪微博首先表明态度:接受批评并诚恳致歉。我的《忍不住的“关怀”》一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批书印出后即已发现...
忍不住的“關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