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娘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丧家犬——我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待兔轩文存•读史卷》、《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等。
《兰台万卷》的初稿原为北大“简帛古书和学术源流”课上的讲稿。最开始,李零讲《汉书?艺文志》只有一个提纲,由于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写成了一篇长文,现在已成稿十万余字,可以作为一本小册子单独出版了。
如书中所言,《汉书?艺文志》(“班志”)太重要了:一、它有学术史、思想史的意义,在班志之前,讲学术史的只讲派,不讲书,线条很粗,只有通过班志, 才能“一览众山小”。二、中国古书大多亡佚,特别是技术书亡佚尤多(“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这几大类)。从班志可以看到,古人除了留下的,还 淘汰了哪些,丢掉了哪些。三、班志对于研究简帛古书特别重要,是我们查考先秦、秦汉古籍的仅存的“地图”。
《汉书艺文志》在古典学术研究上的地位毋庸多言。宋代王应麟有《汉书艺文志考证》,清姚振宗有《汉书艺文志拾补》、《汉书艺文志条理》,近代以来,以《汉书艺文志》成书知名者,有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民国时讲义)、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据1946年讲义《汉书艺文志...
评分以我个人阅读趣味,眼下的学术书( 我也称之为“教授书”,学富五车的教授学者的学问书 ),讲现代的,最爱读谢泳;讲古代的,最爱读李零。 两人的共同特点是,依据的材料够全,理解得够透,把诸多深奥的学术问题彻底消化之后,化为自己的大白话说给别人听;与此同时,对课题...
评分如果说《汉书•艺文志》是“西汉皇家图书馆”,那么,李零先生的这本《兰台万卷》,可谓是该图书馆的“游览指南”了。而李先生的“导游”风格,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夸夸其谈、婆婆妈妈,很平实又很简洁,如凉白开一样清澈、透明、甘甜,透露出一股“易简之道”的劲道...
评分要知道古代书籍,尤其是汉前书籍的传承,《汉书·艺文志》不可不读。一是要看《志》中所存的书目,二是要看班固对书目的评介,三是要看唐代颜师古的注解。三者都详尽了,对于上古、周汉的著作,便可以算作知道大概。 但要是想更详细的了解这些文献,则要精读、精研这部《艺文志...
评分就《汉志》“篇”、“卷”问题与李零先生商榷 ——读《兰台万卷》札记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对先秦秦汉典籍的总结,也是后人读先秦秦汉典籍的津梁,清人金榜云:“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1李...
读李零先生总能有收获。
评分入门好书,李零的书总是深入浅出的,这本还参考了出土文献,很不错。
评分诶,谁让我是脑残粉呢……
评分读李零先生总能有收获。
评分轻松的纲领式的著作。研究古文献是离不开汉书艺文志的,一般情况下,此书可算是入门与深造一体了。后面林志鹏先生将有集成性的著作,在此之前,读这个管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