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文·潘諾夫斯基(1892—1968),美國德裔猶太學者,著名藝術史傢。生前先後在柏林、幕尼黑、弗賴堡、漢堡等幾所大學任職,自1935年開始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人文研究所從事研究,並在美國多所大學裏舉辦講座或授課。他是神像學以及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剋時期藝術方麵的權威,也是荷蘭與佛拉芒地區古籍插圖方麵的專傢。
歐文·潘諾夫斯基編著的《哥特建築與經院哲學--關於中世紀藝術哲學宗教之間對應關係的探討》在著名的威爾瑪係列講座中具有突齣的地位。威爾瑪討論是為瞭紀念美國境內本篤教派創始人威爾瑪而專門設立的係列講座,以邀請著名學者到聖文森特學院舉辦專題講座而聞名。《哥特建築與經院哲學--關於中世紀藝術哲學宗教之間對應關係的探討》中,作者一反當時曆史學傢劃分曆史時期讓眾學科彼此之間缺乏交集的做法,研究哥特時期建築藝術與經院哲學之間同步關係。他將曆史學傢沒有受到外界乾擾的情況下所獲得對關於曆史分期的結論,與藝術史傢所獨立獲得的關於藝術分期的結論放到一起研究,發現兩者是完全同步調的,完全一緻的。
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34-42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按:本期我们推出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的最后一章。本章主要阐明经院哲学的“调和”原理和哥特式建筑间的对应关系。 五 哥特式风格到达了它的古典阶段只花了一百年,从絮热的圣...
評分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4-1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历史学家会不由自主地将历史资料划分为各个“periods”(时期),《牛津词典》恰当地这个词定义为“历史上可区分的各个部分”。既然可区分,每个部分之间就必定有某种统一性。如果历史学家想验...
評分没有想到这么一本小小的书读了这么久,也是第一次比较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借鉴“葛兆光书评写作法”,谈谈自己学到的一些东西和看法。 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像学,他擅于将艺术作品同时代背景结合进行分析,本书也是将哥特建筑与其所处的宗教...
評分潘诺夫斯基这本书中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唯名论和主体哲学建立的渊源关系。他的经院哲学和哥特式建筑之类比关系早有耳闻,也没特别让我震动。只是细节上描述教会成员如何和工匠、建筑师一起工作让人印象深刻。他也提到了一点工匠行会的雏形。 我补充些背景知识,托马斯 阿奎那对...
評分陈 平 译 原载于《新美术》2011年3期4-14页,转引自“维鲁特为美术史小组”公众号 历史学家会不由自主地将历史资料划分为各个“periods”(时期),《牛津词典》恰当地这个词定义为“历史上可区分的各个部分”。既然可区分,每个部分之间就必定有某种统一性。如果历史学家想验...
經院哲學兩大原則:1,宣講明白;2,摺中,妥協
评分妥帖
评分漲知識瞭
评分典範之作
评分與埃米爾·馬勒的《哥特式圖像》配著看收獲極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