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堅,詩人,作傢。1970年開始寫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至今。1980年開始攝影至今。1992年開始拍攝紀錄片至今。著有詩集、文集多種。獲數十種詩歌奬、散文奬。長篇散文《印度記》獲2012年《人民文學》雜誌非虛構作品奬。紀錄片《碧色車站》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 節銀狼奬單元。係列攝影作品獲2012年美國國傢地理雜誌華夏典藏奬。紀錄片《同飲一江水》總撰稿。最近二十年為《中國國傢地理》、《華夏人文地理》《旅行傢》等刊物特約撰稿人。 在西班牙、颱灣、澳門、昆明、大理等地舉辦攝影展。
★ 2012年獲得《人民文學》最佳非虛構奬
★ 攝影作品獲美國國傢地理雜誌華夏典藏奬
★ 詩人於堅獨特敏銳的攝影視角,深獲荒木經惟等攝影大師的肯定與推崇
★ 160幅攝影圖片,於堅把他的鏡頭和心置於平凡之中——理發店、單車、河岸、集市、空露颱、火車站、張望、沐浴的人群……從這些一閃而過的日常瞬間和平凡物事,提取齣詩意,覺知感悟印度點滴。
★ 於堅寫印度,帶著一份“尋根念舊”的情懷,由印度所見之“舊”,喚起對舊時舊事的懷緬追尋;再反觀現世之“新”,身處這個凡事求新的世代,生活洪流洶湧前嚮,更多時候,我們真需要迴頭看看。
★ 有彆於其他行紀的書寫方式。於堅用洋洋灑灑的斷詞、分句,譬喻、排比,還有極富個人特色的長句,熱熱鬧鬧淋灕暢快,引讀者仿若掉入特呂弗的電影《四百擊》中安托萬的鏇轉魔桶,恰好還原一個目不暇接、色彩斑斕的印度,讀來是自成一體的詩性與深意。
《印度記》是於堅的一本關於印度、尼泊爾、不丹之行的隨筆集。於堅以富於感性色彩的文字,細膩真實地描繪瞭旅行所到之地,字裏行間洋溢著於堅對印度的精神世界的獨到感知,如電影場景般曆曆在目,令人身臨其境,行文處處流溢齣“反諸求己”的自覺意識,其中包含對印度精神世界的獨到感知、對故鄉昆明的某種舊日情懷等,全書配以攝影圖片互為錶裏,另收錄行走尼泊爾、不丹的兩篇新作,為讀者帶來親臨其境般的閱讀經曆。
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对精神的无限追求,在这方面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都走出了自己最明显的轨迹。西方世界除了探求世界本源以外,对人的伦理、道德、价值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索,不论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思考还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感受,都让人充实其中。然而,东方世界...
評分开始也是读不下去,觉得第一篇80多页的文字,只有一层标题,完全抓不住脉络;照片也是没有说明,很难了解拍下瞬间的更多细节。 但还是有点耐心,再拾起来看完了。 看完觉得作者这种作文形式没有不妥,文字就仿佛是德里大街上完全没有空隙的人流,拥挤着,各自存在。
評分开始也是读不下去,觉得第一篇80多页的文字,只有一层标题,完全抓不住脉络;照片也是没有说明,很难了解拍下瞬间的更多细节。 但还是有点耐心,再拾起来看完了。 看完觉得作者这种作文形式没有不妥,文字就仿佛是德里大街上完全没有空隙的人流,拥挤着,各自存在。
評分我没读过于坚的诗,而《印度记》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很久了。没有翻看的欲望首先是因为书中所印图片喷墨颗粒感太重,好歹书背建议上架还写的是:摄影,搞得像是用500W像素安卓手机拍的一样。当翻读几页大量不寻常的排比、隐喻又让人发现这不是本介绍沿途风光见闻的游记,那这本书...
評分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对精神的无限追求,在这方面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都走出了自己最明显的轨迹。西方世界除了探求世界本源以外,对人的伦理、道德、价值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索,不论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思考还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感受,都让人充实其中。然而,东方世界...
印度部分不錯。
评分詩人作者,通篇抒情的遊記
评分照片不錯
评分有一些地方寫得比較大膽和風趣。
评分詩人作者,通篇抒情的遊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