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母亲的六十年(郑鸿生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郑鸿生
出品人:
页数:22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3672
丛书系列:郑鸿生作品
图书标签:
  • 台湾 
  • 郑鸿生 
  • 回忆录 
  • 历史 
  • 社会 
  • 传记 
  • 台湾史 
  • 人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台湾女性的现代史、服装和审美的变迁、老照片中的台湾风情……

本书能让你看到的还不止这些,

作者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

旨在反思乃至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

并追索当下台湾现实处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母亲从一九三O年代到一九九O年代

这六十年的洋裁岁月,

正是台湾女性在现代化潮流下,

学习自己裁制洋装的整个兴衰过程,

也是在政治变动、经济发展与城乡变貌中,

如何在服饰打扮上自我实现的历史。 ——郑鸿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着装时尚等等的变迁。 书内颇多老照片,对照文...  

评分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着装时尚等等的变迁。 书内颇多老照片,对照文...  

评分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着装时尚等等的变迁。 书内颇多老照片,对照文...  

评分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着装时尚等等的变迁。 书内颇多老照片,对照文...  

评分

学者钱理群称郑鸿生作品以文学性的方式进入历史 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江楠)“郑鸿生最大的贡献就是用文学的书写进入历史,这种方式超越了充满遮蔽的理论阐释和充满偏见的历史叙述,直接让个体和个体进行沟通。”昨日,在“郑鸿生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去之前读完了呢。六十年间,那些台南女子服饰妆容发式的审美变迁,以及于战乱中,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安身立命的奋斗拼搏历程,与我们并无二致。那个岛应该离的不远。希望可以找到那些老照片上的马路。

评分

还好。从洋裁切入(当然还到不了服饰史的程度)确能与时代/社会变迁勾连起来,但毫无疑问只是一本家族日记,远到不了“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云云。

评分

图片资料翔实,作为了解台湾自日据时代到光复后再到政治解严时期背景下平民生活的读本还是很好的。只是图文的排版影响了阅读,还有定价贵了

评分

清朝遗民的祖父一代。日据统治的父母一代。中国人的五六十年代婴儿潮的一代。 作者以第三代人的目光,以母亲六十年洋裁岁月的抓手,以小见大,记叙了台湾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自我发展的变迁。 在前言中作者还提到一个特别值得深究的问题,即作者的童年时代是随着祖母看着野台戏长大的,祖母这一代不识字的,全身老唐装打扮的妇女,或许不知道当代知名人物,但是从戏曲舞台上她们熟识古代人物如关公、吕布、山伯、英台……,从中,蓄积着她们的民族因素。而正是靠着这个,台南城乡间的民族因素民族认同,躲过了日据时代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造大潮,以及光复后的涌动的西方思潮,而保存下来。 角度非常赞。

评分

还好。从洋裁切入(当然还到不了服饰史的程度)确能与时代/社会变迁勾连起来,但毫无疑问只是一本家族日记,远到不了“重构台湾沉重的现代历程”云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