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經濟(修訂本)

江村經濟(修訂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民族學傢和社會活動傢。4歲起在母親創辦的濛養院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就讀於東吳大學醫預科、燕京大學社會學係、清華大學研究院,後留學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裏程碑。論著甚豐,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祿村農田》(1943)、《生育製度》(1947)、《鄉土中國》(1948)、《鄉土重建》(1948)、《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鄉鎮發展論述》(1992)、《費孝通文集》(1999)等,論文多篇。1980年3月,國際應用人類學會授予他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名譽奬;1981年11月,英國皇傢人類學會嚮他頒發瞭該年度赫胥黎奬章。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費孝通
出品人:
頁數:533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0
價格:5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16023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人類學 
  • 費孝通 
  • 政治社會 
  • 世紀文庫-中 
  • 社會學A4 
  • 政治、法律 
  • 人文社科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這是中國甚至世界上最經典的人類學著作之一。貫穿此書的兩個主題是:土地的利用和農戶傢庭中再生産的過程。書中,費博士集中力量描述中國農民生活的基本方麵。他打算在以後的研究中說明關於崇祀祖先的詳細情況以及村莊和城鎮中廣為流傳的關於信仰和知識等更復雜的體係。他還希望終有一日將自己的和同行的著作綜閤起來,為我們展示一幅描繪中國文化、宗教和政治體係的豐富多彩的畫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观察中国农民的生活 ——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国情论在中国很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国情的真正认识与把握至今还是很有限的。我前段时间思索出“两个逻辑”,即知识界的认知,以及实践层面的实践,两个逻辑并行不悖,偶有交汇,极端时便是相互抨击,而后又我行我素。...  

評分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江村经济》和《小城镇 大问题》 (一) 乡村发展观念中的农民本位(社会本位) 关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曾经存在过各种主张的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其中焦点之一是中国...  

評分

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評分

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評分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江村经济》和《小城镇 大问题》 (一) 乡村发展观念中的农民本位(社会本位) 关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曾经存在过各种主张的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产生过激烈的争论,其中焦点之一是中国...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如鄉土中國

评分

翻譯流暢,無晦澀難懂處。算一篇描述開弦弓村社會結構和經濟狀況的考察報告,統計上不十分精確,但定性概括和剖析非常精彩;偶爾有作者自己的看法,似乎比較樂觀。《臨高啓明》江南那部分參考此書甚多呀。P242“舅姑”的稱謂反映瞭曾經的對偶婚。 《關於中國親屬稱謂的一點說明》內容比較繞,拼音很難讀。 《江村通訊》(1936)關於江村調查的最初對外文字,和後來的成書有所區彆。 《留英記》(1964)刻有時代烙印的意識形態散布其間,還挺有趣的。 《重讀〈江村經濟〉序言》(1996) 《祿村農田》比之《江村經濟》更像是調查材料的羅列,深入分析不多,條理不甚清晰,但數據較詳實。P405“最少痛苦來換取最大快感”即是經濟。 《〈雲南三村〉序》(1987) 《〈雲南三村〉英文版的“導言”與“結論”》(1945)

评分

費老的著作看的還不多,這本書主要是就自己傢鄉來看,觀察細緻,體現瞭各個方麵,不過對於譜係這種真是沒耐心看…

评分

師從吳文藻、馬林諾夫斯基,最早的一批中國社區調查,內容集中於描述農村的經濟生活方麵,包括分工/日程/作物/土地製度/金融信貸等,相對比較零散,但仍不乏深刻觀察,如:“動力抽水泵...這種機器尚未被普遍采用,主要是因為使用機械而節約下來的勞力尚未找到生産性的齣路”,內捲化;“小販...賣者對價格沒有嚴格的概念,買者對他自己的要價也沒有嚴格的想法”,初級商業形態;以及租賦貨幣化、航船代理......背後無一不牽涉到大的學術命題。

评分

翻譯流暢,無晦澀難懂處。算一篇描述開弦弓村社會結構和經濟狀況的考察報告,統計上不十分精確,但定性概括和剖析非常精彩;偶爾有作者自己的看法,似乎比較樂觀。《臨高啓明》江南那部分參考此書甚多呀。P242“舅姑”的稱謂反映瞭曾經的對偶婚。 《關於中國親屬稱謂的一點說明》內容比較繞,拼音很難讀。 《江村通訊》(1936)關於江村調查的最初對外文字,和後來的成書有所區彆。 《留英記》(1964)刻有時代烙印的意識形態散布其間,還挺有趣的。 《重讀〈江村經濟〉序言》(1996) 《祿村農田》比之《江村經濟》更像是調查材料的羅列,深入分析不多,條理不甚清晰,但數據較詳實。P405“最少痛苦來換取最大快感”即是經濟。 《〈雲南三村〉序》(1987) 《〈雲南三村〉英文版的“導言”與“結論”》(194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