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人们对于三国故事的了解多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作者将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结合起来,亦文亦史,拓展出别开生面的视野。
陈迩冬先生生于1913年,卒于1990年。年轻时即善诗文、灯谜,有“桂林才子”之称。抗战期间以新诗、小说、小品文等创作走上文坛。解放后曾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54年调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古典文学的整理编辑、出版普及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但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一生从写旧诗到写新诗,又转而写旧诗,始终不改诗人本色。著有历史剧《战台湾》、传记《李秀成之死》、短篇小说集《九纹龙》、叙事诗《黑旗》等。他选注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负有盛名。
世人观点曹奸刘厚,何故?史书以曹魏为正,民间则不然,说人心向背,人心向安定,曹也是向安定的,何故? 世人皆有恻隐之心,同情弱者。更因有武侯助阵,有武圣压轴,刘备一生颠沛,加之小说家演义,故而人心所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失人心一招,故而司马氏谋篡,亦无多...
评分文艺作品的传播力总是比起单纯的历史书来得广泛。 《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似乎已经代替了真实的历史真相。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些故事,不仅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人们在其中看到了忠奸善恶。人们总是有怜悯之心的,总是向善的多,所以同情刘皇叔的多。 后人认为《史...
评分汉末董卓扰乱,王允用计将其除去。当老贼陈尸于市,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独有蔡邕感其知遇,形于颜色,竟以此触怒了王允,下狱死。这是听说过一点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的。 彼时“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后世为之感慨叹息的也很多。我最近偶翻陈迩冬先生的《闲话三分》,也说到这一段...
评分文艺作品的传播力总是比起单纯的历史书来得广泛。 《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似乎已经代替了真实的历史真相。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些故事,不仅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人们在其中看到了忠奸善恶。人们总是有怜悯之心的,总是向善的多,所以同情刘皇叔的多。 后人认为《史...
评分汉末董卓扰乱,王允用计将其除去。当老贼陈尸于市,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独有蔡邕感其知遇,形于颜色,竟以此触怒了王允,下狱死。这是听说过一点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的。 彼时“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后世为之感慨叹息的也很多。我最近偶翻陈迩冬先生的《闲话三分》,也说到这一段...
可惜篇幅太少了 有闲话水浒没?
评分毕竟是老书,现在这类历史普及读物多了也就显得没那么惊艳了。
评分原也平平。
评分很三国
评分书中文言文部分读起来稍微有点吃力,但也不碍理解。 相较于三国演义的戏说,书中摘录的真实史料带给人一些新的感想,如刘备不顾大局,为一己之私伐吴;刘禅看似昏庸的“乐不思蜀”…… 还是蛮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