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纔,浙江紹興人。齣生於沒落的封建傢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錶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瞭新文化運動的基石。還創作齣版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已經成為一部“必讀的民族典籍”。還有迴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呐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三閑集》等。 在他寫的人物中雖然沒有一個壞形象,但是卻間接錶現齣瞭封建社會的殘忍。
收有名篇《纪念刘和珍君》,这算是他所谓杂文中的巅峰之一了。只是这巅峰却是因素日与他亲近的青年学生的流血牺牲而来,其沉重可想而知。所以他才会在1926年3月18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所写的《无花的蔷薇之二》的结尾这么写: “以上都是空话。笔写的,有什么相...
評分惟独这几句话,我相信不是客气话:《华盖集续编》的确是“释愤”、“抒情”的作品。然而鲁迅先生究竟有什么“愤”呢?这便是北京文艺界的所谓的门户之争了。我们细看《华盖集续编》便知道鲁迅先生所最愤的,一是孤桐先生,即整顿学风的章士钊先生;一是西滢先生,即北京大学陈...
評分书名呢?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 一九二六年里《无花的蔷薇》四篇立意挺有趣,“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这是他引用Schopenhauer的话,然后说,“题目改变了一点。较为好看...
評分《华盖集续编》(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第一版) 1988年10月,当时由南京去北京,在琉璃厂中国书店购得此书,距今已有廿年矣。《华盖集续编》收录了鲁迅在1926年—1927年间所写的散文32篇。关于散文,我要说几句,有时我们把散文的定义弄得太狭窄了,仿佛只有抒情的文字...
評分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主要写了四篇杂文(发表的),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都在《华盖集续编》里,读一读,可以感觉到一件重大事情发生后,对人的影响,以及情绪随时间的变化。 《无花的蔷薇之二》,事发当日,一种直接的激昂,“血债必须用同物...
那篇有名的記劉和珍君,便是齣於這個文集,這個文集的大半都是與陳西源的罵戰,這大都是關於動蕩的1926年的作品。
评分世上是仿佛沒有所謂閑事的,有人來管,便都和自己有點關係;即便是愛人類,也因為自己是人。
评分“唯有民魂是可貴的,隻有它得以發揚,這個民族纔會有希望。”魯迅先生所寫的每一篇雜文、小說、散文,皆是以這句話為中心。
评分又是續編,又是而已。
评分《無花的薔薇》和關於遇難學生的篇目讓這本集子閃閃發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