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浩繁经卷,究竟是谁为何埋下?
不留名姓的藏经人背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惊世之作,与《楼兰》同获每日艺术奖
---------------------------------------------------------------------------------------
宋仁宗天圣年间,书生赵行德进京赶考,因瞌睡错过了考试。他失魂落魄,四处游荡,偶然得到从未见过的西夏文布片。
西域的气息瞬间改变了赵行德的命运,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年未解之谜。
---------------------------------------------------------------------------------------
无数观众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长征程。——铁凝
井上靖看到的古中国的模样,我无法转述给你,就像我无法说清什么是海市蜃楼。我只能指指这本书,请你去读。——鹦鹉史航
井上靖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一样,都是巨匠级的大家。——朱天心
井上靖(1907-1991)
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 1958年《天平之甍》获日本艺术选奖,1960年《敦煌》《楼兰》同获每日艺术奖,1976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1989年完成了被誉为“历史小说明珠”的《孔子》。
那还是在遥远的八十年代末的某个多事之秋,我看了电影《敦煌》。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仅次于《悲惨世界》。后来我订了一年《敦煌研究》这样的学术期刊,追踪所有与敦煌有关的资料。敦煌对我而言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地方,以至于我此生不愿再去。 这是个大得足够写个三部曲的故事,...
评分那还是在遥远的八十年代末的某个多事之秋,我看了电影《敦煌》。这部电影对我的震撼仅次于《悲惨世界》。后来我订了一年《敦煌研究》这样的学术期刊,追踪所有与敦煌有关的资料。敦煌对我而言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地方,以至于我此生不愿再去。 这是个大得足够写个三部曲的故事,...
评分小说的情节很清水,文字也枯淡,偏偏能令人掩卷之余喟然长叹:啊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那种悲伤是无法超脱的、无常的悲伤,也是超脱之后的悲伤。 故事的主人公,赵行德这个人,没什么执念。 一场瞌睡错过了国家公务员面试,而且是在那样踌躇满志的心境下,其他人只怕即刻就捶...
评分十年前,几乎是漫无目的一个人背包去了敦煌。 那时候敦煌还没有通火车,所以从嘉峪关过去的长途汽车上挤满了人,有看书的,有聊天的,有睡觉的。汽车很脏很旧,而前方的国道完全的空旷,司机仿佛是在跟随手头烟卷的燃烧来决定汽车应该的速度,忽快忽慢。而窗外的景色则与车速...
评分小说并不长,11万字左右,拿在手里很快就看完了.井上靖先生的文字自然是没话说,情节设置的也非常好.大宋举人赵行德考场失意,偶然赎救了一位西夏女子,却被西夏女子所赠之物上的西夏文字吸引,为求知不惜千里奔赴边关.或许他没有想到过,一次无意的人身救赎竟等同于一次...
井上靖实在厉害,用11万字(中译本)写出了滂沱气势,几次战争场面尤其写得干净漂亮,惜字如金。看到结尾赵行德苦心孤诣保存的佛经被无知道士倒卖本有些痛心,最后几段让我豁然开朗,这些经卷的价值本就属于整个人类。井上靖的其他书也不会错过了。
评分不知井上靖是否去过敦煌才写出了这部历史小说。日本人对敦煌似乎有种遥远而渴望的情节。敦煌有个影视城起初是日本人建的,据说许多日本人拿着井上靖的这部小说来走西域,大概和日本人的佛教背景有关。去年和妈妈到敦煌旅行,只在鸣沙山吃了几口黄沙,没有去莫高窟。除了宗教冲突外,我也不想往人山人海里挤。敦煌本身的宗教氛围不浓,更像是个商业城市,应了它的名字,"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的历史和那里的黄土一样深厚,随便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这历史的核心,是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的和平愿望。临走前的晚上和母亲去看一部真人实景电影,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子,满身酒气,看到穿着飞天衣服的人出来时,扑通倒地下拜,我在心里大呼"大哥,她也是个人,跪拜她干什么"。在短暂的尘世,渴望永远的人比比皆是。
评分敦煌比楼兰好看,但是一旦到人物对话,就有一种日漫的气息扑面而来
评分敦煌比楼兰好看,但是一旦到人物对话,就有一种日漫的气息扑面而来
评分敦煌比楼兰好看,但是一旦到人物对话,就有一种日漫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