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1980年代生于江西赣州(大余)。毕业于南京大学(2004,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2006,法学硕士);2011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史学博士)及日本东北大学(法学博士)。十有一而志于学,随即开始沉潜于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19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论著涉及文史哲,囊括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国际关系等学科领域。已出版著作《笔杆子:晚近文人的另类观察》(2009)、《清华大学文史哲谱系》(合著,2012)、《筚路蓝缕 铸就辉煌》(合著,2013);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学府与政府》《大学旧踪》《士林旧踪》《“新”大学的诞生》和《蒋廷黻评传》等。编有《世纪清华:学人、学术与教育》(2013)。另有论文七八十篇,散见于《清华大学学报》、香港《二十一世纪》以及《开放时代》《学术界》《社会科学战线》等;亦有小说散文随笔百余篇及剧本和诗作若干,散见于《美文》《散文》《天涯》《文学界》《新文学史料》《雨花》《朔方》《写作》《文汇报》等。各类作品合计约四百万字。
讲台往往能投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兴衰,本书作者即从“讲台”这一视角切入,选取了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叶公超、曾昭抡等24位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界中的一流学者作为描写对象,在援引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温情和敬意讲述这些活跃在讲台上的大师的传奇人生。
这本只有不到300页的书,讲了民国二十四位大师级学者。 限于篇幅很难给给读者全景展现民国诸多大师的风采,也就成了本书的致命伤。 1.碎片化:很多人物的生前经历、为人处世都是七零八落的拼凑到了一起,读起来没有连贯性,很多人物甚至感觉没有交代完,就草草结束。 2.人与故...
评分这本只有不到300页的书,讲了民国二十四位大师级学者。 限于篇幅很难给给读者全景展现民国诸多大师的风采,也就成了本书的致命伤。 1.碎片化:很多人物的生前经历、为人处世都是七零八落的拼凑到了一起,读起来没有连贯性,很多人物甚至感觉没有交代完,就草草结束。 2.人与故...
评分刘超还在读书时,我们即相识,想来已是八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山西,他在北京。因为关心西南联大的历史,我们有过通信联系。多年来各自在南北奔波,见面机会极少,但他的学术进步,我却非常了解。他在清华开始攻读博士以后,学术重心也放在中国现代学术史方面,发表过...
评分这本只有不到300页的书,讲了民国二十四位大师级学者。 限于篇幅很难给给读者全景展现民国诸多大师的风采,也就成了本书的致命伤。 1.碎片化:很多人物的生前经历、为人处世都是七零八落的拼凑到了一起,读起来没有连贯性,很多人物甚至感觉没有交代完,就草草结束。 2.人与故...
评分刘超还在读书时,我们即相识,想来已是八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山西,他在北京。因为关心西南联大的历史,我们有过通信联系。多年来各自在南北奔波,见面机会极少,但他的学术进步,我却非常了解。他在清华开始攻读博士以后,学术重心也放在中国现代学术史方面,发表过...
刚刚还翻看了周云蓬一首关于要去北大纪念海子的诗歌,感觉真的很巧合。也不巧的,从这本书中,很怀念民国时代,北大清华那种大师云集,才子辈出的时代,也很是佩服当时即便国家贫瘠,也如此重视教育!!今天,北大,清华,你们看得见吗?
评分对民国大师们的一点皮毛的了解吧。
评分高四时,为了了解那些大师用以激励我,去一中图书馆借的看完了
评分非常好,全看完了。觉得民国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第一是真聪明,第二是有自成一统的治学规范和道德标准,虽然讲独立之精神,但规则的边界是清楚而坚定的。
评分读过后会有这样的感触,教育一旦为统治者服务,言论自由便成了笑话。 民国的大家们,社会地位极高,可以完全不理会政府的威逼利诱,甚至骂了蒋介石也照样活蹦乱跳的。其影响力、号召力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当时政府最怕的便是学生游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