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出生於布魯塞爾,父親是法國人,母親為比利時人。她在法國長大,但後來的歲月都在異國度過:義大利、瑞士、希臘;直至一九八七年去世之前,定居於美國東北岸的荒山島(Ile de Mount Desert)。尤 瑟娜於一九八○年三月六日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她的作品類型包括小說:《阿利克西,或徒勞的搏鬥》(Alexis ou le traité du vain combat, 1929)、《一彈解千愁》(Le coup de gráce, 1939)、《夢中銀幣》(Denier du rêve,一九五九年修訂定稿);散文詩:《火》(Feux, 1936);詩集:《阿爾西帕的慈悲》(Les charités d'Alcippe, 1956);短篇小說:《東方故事集》(Nouvelles orientales, 1963);散文:《遺存篇》(Sous bénéfice d'inventaire, 1962);以及戲劇和翻譯。
寫下《哈德良回憶錄》(Mémoires d'Hadrien, 1951)這部真實性驚人的歷史小說之後,她享譽世界文壇。《苦煉》(L'Œuvre au noir)以全部票數得到一九六八年的費米娜文學獎。最後,家族三部曲中的前兩部,《虔誠的回憶》(Souvenirs pieux, 1974)及《北方檔案》(Archives du Nord, 1977)陸續出版,第三部則是未完成的遺作《何謂永恆?》(Quoi? L'Éternité)。
譯者簡介
陳太乙
喜歡閱讀,專職法文譯者許多年。已出版譯作:《秘密時光》、《貓的智慧》、《睡蓮方程式》、《幸福書》、《馬諦斯》、《消失的小王子》、《偷臉》、《反骨:法國第一女律師的故事》、《法國女魅力小百科》、《王者,席丹》、《歐赫貝奇幻地誌學》套書、《我死了,但什麼也沒學到》、《最後的巨人》、《普瓦蘭麵包之書》、《女力設計100年》、《拇指男孩的祕密日記》、《丁丁歷險記:電影珍藏本》、《長崎》、《哥倫布行動》、《花神咖啡館》(與葛諾珀合譯) 、《飛移關卡》、《我有一顆陌生的心臟》、《很愛很愛你》、《微乎其微的小事》等書。
她的筆,縮短十八個世紀的距離,直達哈德良時代。
一九二七年,二十四歲的尤瑟娜在福婁拜書信集中讀到:「從西塞羅到馬爾庫斯.奧里略這段時期,曾出現一個獨特的時刻:彼時,眾神已滅,基督未顯,唯人獨存。」從此尤瑟娜念念不忘,展開二十多年的追尋,一心想寫出西元二世紀,這個她認為是自由人的最後一個世紀,而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羅馬皇帝哈德良。
哈德良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西元一一七至一三八年在位。除了秦始皇,史上另一位也築過長城的皇帝就是哈德良,他曾經到過不列顛行省,築起北方邊境。哈德良熱愛出巡,中東、北非等地都曾留下足跡,在位二十年有十二年居無定所。然而他最為後人不斷傳說的,是與希臘美少年安提諾烏斯的戀情,安提諾烏斯於尼羅河溺水而死後,哈德良在尼羅河畔蓋了一座名為安提諾的城市。總結哈德良一生,文化與感情上的歸宿都是希臘。
尤瑟娜書寫時,不僅在史料之間搔頭,更實際去過許多地方,她在後記寫道:「多少個早晨在哈德良莊園流連;無數夜晚在奧林帕斯主神宙斯神廟旁那一排小咖啡館裡度過。不斷往返希臘各海;小亞細亞條條大路。」二十四年當中,她幾度停擺,甚至焚毀書稿,但終至淬鍊出這本經典之作。
小說以書信體展開,透過老邁的哈德良對十七歲後繼者奧里略的書信,哈德良娓娓道來一個尊貴崇隆的帝王,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如何思索權力、生命、愛情等命題,他也描述自己如何從軍人一步步成為王者,以及他對和平與戰爭的看法。書中對羅馬時代還原了大量細節,是一本寫人生的小說,也是一本寫歷史的小說。
1.我明白,善也像恶一样有例行途径,其短暂会延长,其外表会内渗,其面具终究会成为真性情。既然仇恨、愚昧、疯狂都有持续效果,我不相信明智、公义、善心不会留下深远影响。 2.君王表现没有自大、无礼和残暴异常,人们就大表惊奇,这正是人类坦承了最大的弱点。 3.我庆幸我...
评分清点一下出版过的老皇帝回忆录: 刘扳盛《一个罗马皇帝的临终遗言》 花城出版社 罗芃 《阿德里安回忆录》(《尤瑟纳尔研究》)漓江出版社 洪藤月 《哈德里安回忆录》 光复书局(台) 陈筱卿 《哈德良回忆录》 东方出版社,2011年三联重出还是用这版 可以说出的中文译本基...
评分公元138年,不堪病痛折磨的罗马皇帝哈德良几次自杀未遂,只得认命,皇帝掌握大小民族的兴衰,偏左右不了自家生死。于是耐下性子,在等待解脱的最后时日写下一部回忆录,后于当年十月驾崩。 公元1899年,三位牛津学者在埃及最古老的城市法尤姆发掘出几百卷残破的古代纸草文书,...
评分应该打〇星。如果文字拙劣尚可算作译者之“过”,抄袭就是译者之“罪”了(详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16897/)陈筱卿这本书,是对原作的谋杀,对读者则涉嫌诈骗(若抄袭成立的话)。我多年前将他的书跟英译逐段对比,越看越生气,写到这里仍然不由得心头火起。这样...
评分比起历史小说,我更愿意称本书为一部哲学小说或随笔。一般历史小说中那种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情节设计,那些极其细腻、乃至有些繁复的细节描写,到了本书中都被淡化,经历了主人公记忆的一层过滤,情节叙述变得平静,场景描写变得精炼概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些不...
完满人生被尼罗河淤泥烫出的黑洞里,是脚步从死亡走向死亡的回音。
评分完满人生被尼罗河淤泥烫出的黑洞里,是脚步从死亡走向死亡的回音。
评分手边三个版本,此版和洪藤月版都很好。最喜金色年代那一章,温柔动人。这本书值得在人生各个阶段一遍遍地读。
评分教养之书。
评分真诚动人,译笔回味无穷,话语间隙透露神性的光辉,大段凝思遐想被诗俘获,如有翼飞翔,无不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照。正如作者所言,它介于小说和诗之间,有足够私密性的自我审视,也有一定戏剧化的亲切想象,笔下的哈德良在反思回望一生,我们也似乎在参与了解其人,而不是被动获取一个被建构或已定义的形象。可能成长是数重身份把个性的“我”压抑遮蔽,而成熟则是在叠加的身份中游刃有余。不过,不管成长怎么让个人变得公共化或社会化,但不可避免地,成长让认知转变。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先学会“生”,才能认识“死”,生来便告知接受永恒和神性,直到揭开“生”的谎言,才脱胎换骨成人,接受残缺的现实,承认不完美,文明有衰颓,万物皆有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