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宏
社会学硕士。互联网创业者兼天使投资人。现为瑞意趋势CEO。
喜欢读书,思考,分享,社会学和互联网。
在网络舆情口碑监测研究、Social CRM、市场研究等领域工作10多年。带领团队服务过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各种刊物发表专业相关文章十多篇。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数字连接(digital connection)、未来商业生态化竞争、
传统CRM的社会化转型、连接时代等观念。
投资过为知笔记、八豆空中MBA等软件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前者2012年被知名IT互联网投资机构GOBI Partners跟进。
电脑、互联网作为分工时代最极致的产品,让信息快速传递成为一种可能。信息的价值开始不断超越实物的价值。Facebook、阿里巴巴天价的市值,新浪微博对社会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将“连接”放置到跟“分工”同样重要的位置才能理解。因为我们站在分工时代的巨人肩膀上进入了连接时代!我们的社会也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社会。
大数据和各种各样的网络化系统(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基于它们建立的有效连接将代表着未来社会及商业的核心。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以及我们的社会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已经开始,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就跟工业社会发展了二三百年一样,信息社会所代表的连接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消费者将不再势单力薄,或者仅仅是产品服务的接收者。他们将会连接起来,形成很大的力量。传统信息、销售渠道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企业组织也面临巨大的变革。产品将会因为微电子而更具有连接性。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也将因为进入连接时代发生变化。有利就有弊,我们是否准备好了呢?
作者提出了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人的大脑是“单核”的,在同一时间其实只能做一件事情 这样就是我们的常态独立的记录事物 书中从这个角度延伸到了系统性并发记录这个名词 通过互动连接 信息交互率会增加 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对信息的利用价值
评分读了第二章 超越互联网的信息社会 很有感触 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买东西也变得更加便利而且还能随时看到别人关于商品的评价 互联网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 基于互联网的各种连接也就出现了 互联网 物流联网 试用网 服务网等等 这些作者提出了4+2模式这个概念。解释了复杂的...
评分互联网并不是连接的全部。互联网只是我们将面临的网络化世界的一部分,是众多网络连接的一部分。也许有的人会以为互联网就是网络,其实不是的。还有物联网,服务网,使用网,某某系统等等的连接,作者提出了4+2模式的概念,让这些网络的“连接“能够“看”的更清洗。
评分拿到书以后先看了前面的导论,作者提到这本书缘起于打车的经历。司机通过车载对讲机的方式来互相帮助招揽生意和避开堵车位置,又提到以为司机通过微信的方式在附近打招呼推销服务最后还建成了一个微信预约的车队,司机与顾客连接就能招揽到更多的生意,这跟传统的方式相比效率...
评分看了前面的几章,觉得作者的观点都很独到!现在的社会中,特别在有了网络之后越来越复杂的连接也就出现了,在商家和买家之间连接越多产品的消费也就越多,企业怎样来抢占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才是关键!“连接”一词,在作者的解释中也变得很有趣!
看了第四章的从CRM到PAM,我理解的PAM其实就是把销售的过程从消费者一端做解释,并且起始点是消费者,终点也是消费者。 从最开始是消费者发现自己对某一产品有需求,于是通过某种方式招标,产品的生产商或者销售商来应标,消费者再从中选择自己喜欢、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一个,最后消费者还反馈出对这个产品的使用满意度,商家的服务满意度等等。而企业一方在这个过程里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于消费者的需求。 这看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过程,对消费者如此,对企业也如此。消费者是享受服务、享受便捷的一方。而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加确切快速的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自身产品或服务等的不足,并且能在应标过程中了解到同行业的情况而更好的审视自己以及市场。 但是未来这种模式怎么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还需要更多的磨合和
评分精彩的观点很少,大部分是总结梳理,梳理引用的资料也才几本,整本书大而平,完全可以跟过时的大学生教材媲美了,空话套话一篇,完全是为了写而写。看完总觉得浪费了时间。
评分看了第四章的从CRM到PAM,我理解的PAM其实就是把销售的过程从消费者一端做解释,并且起始点是消费者,终点也是消费者。 从最开始是消费者发现自己对某一产品有需求,于是通过某种方式招标,产品的生产商或者销售商来应标,消费者再从中选择自己喜欢、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一个,最后消费者还反馈出对这个产品的使用满意度,商家的服务满意度等等。而企业一方在这个过程里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于消费者的需求。 这看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过程,对消费者如此,对企业也如此。消费者是享受服务、享受便捷的一方。而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加确切快速的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自身产品或服务等的不足,并且能在应标过程中了解到同行业的情况而更好的审视自己以及市场。 但是未来这种模式怎么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还需要更多的磨合和
评分精彩的观点很少,大部分是总结梳理,梳理引用的资料也才几本,整本书大而平,完全可以跟过时的大学生教材媲美了,空话套话一篇,完全是为了写而写。看完总觉得浪费了时间。
评分在百度文库看了前几章,连接时代的提法比较有新意,期待看到完整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