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02年芥川奖的《公园生活》说的是一对连彼此姓名都不知道的男女,两个人在地铁上结识,又在日比谷公园意外重逢的故事。他们或许是对彼此有好感的,但并不刻意展开进一步的关系。每一次在工作休息时刻的巧遇,不多问对方的背景,反而借着观察、讨论公领域(公园)里的人事景物,默默知晓了私领域的交集。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了一次自己的生活价值与存在意义。《flowers》叙述的则是一对从外地来到东京闯天下的夫妻,当初怀抱着美好的理想,但理想却沉入了人海的故事。两篇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恰好形成一个对比。前者在陌生的关系中,彼此的心灵缓缓地靠近;后者则是在亲近的距离中,灵魂却逐渐疏离。……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安的浮游感,渴望归属,可是他们只好、也只能在保持距离中,才不至于受伤得更深。
生于1968年9月14日,高中以前生活在日本长崎,后迁居东京,法政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以《最后的儿子》获得第84届文学界新人奖,步入文坛。此后陆续发表《碎片》《WATER》等作品,2002年以《同栖生活》获山本周五郎奖,同期再以《公园生活》夺下第127届芥川奖。
其他著作有《热带鱼》、《东京湾景》、《恶人》、《最后的星期天》、《春天,相遇在巴尼斯百货》、《横道世之介》等。其中,《恶人》将吉田的文学创作推向另一高峰,一举夺下日本两大新闻报社(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的大佛次郎奖与每日出版文化奖。他借用推理小说的框架来承载一个具有纯文学底蕴的故事,成功扩大了读者群,引起热烈回响。2011年改编的同名电影再一次大获成功。
吉田修一擅长描绘年轻人在都市生活的当下心情,贴近生活的描述引发无数读者共鸣。他自己十八岁才到东京,觉得自己“既不属于东京,也不属于故乡”,在两者之间游移的孤独和乡愁,就成了他书写的动力。
男主人公是银座一家小护肤品公司的年轻职员,他每天都坐同一节车厢、站同一个位置上下班,外业送送产品,内业开开会,工作空隙藏身在公园长椅上放飞思绪,并不需要格外走心也完全应付得了差事;他每周健身三次,九点之前到家,周六周日窝在家里看电视、读书,即便在朋友家依旧...
评分第一篇《公园生活》 彷佛就像描写吉田修一本人的生活,如果说他十八岁才来到东京,觉得自己“既不属于东京,也不属于故乡”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就不难印证出这篇短小说处处可见的疏离感,这篇小说咋一读起来非常温暖,不过细读背后反映出作者本人的孤独和压抑,可能说说这本书是...
评分 评分选择本书的原因不外乎希望能得到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这样的话无疑是篇幅小的更容易达成。掩卷之后,不禁回味,发现自个儿的选择正确。本书收录的两个故事切入点都日常亲切,描写细致,轻快好读。 《公园生活》读来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公园及公园中人和物的描写。我也有过去公司...
评分廖说:“有人要跟我一起躲进这个公园吗?”想举双手告诉她,我啊,我啊。 不喜欢快节奏,不喜欢压力大,而这个十一月却过了最不像自己的一个月,几件重要的事情撞车,又自暴自弃地继续给自己加压,又忙又乱,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指令,一次次在众人面前说话,等待结果的不安,越忙...
3.5 《公园生活》是两名年轻人互相走进、在城市生活中创造交集;《Flowers》则是城市生活中爱的消失与分别。同样的生活景观,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公园好哇,人间观察的好地方。但你也会讨厌被观察呢。
评分3.5 《公园生活》是两名年轻人互相走进、在城市生活中创造交集;《Flowers》则是城市生活中爱的消失与分别。同样的生活景观,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公园好哇,人间观察的好地方。但你也会讨厌被观察呢。
评分3.5 《公园生活》是两名年轻人互相走进、在城市生活中创造交集;《Flowers》则是城市生活中爱的消失与分别。同样的生活景观,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向。(公园好哇,人间观察的好地方。但你也会讨厌被观察呢。
评分条目里的封面是十分的黄,不知道为什么手上这本很白,加上翻译多有漏字和错字让我忍不住的怀疑是盗版书。不过吉田修一真的很爱品牌露出,赞助商完全可以发掘新方向。第二个故事因为稍有内容而较好,其实再邪一点完全可以扩写成日式奇情了。
评分我不知道吉田是否有一个凤凰男之梦,至少他的作品总是透出一股YP的气息。这个YP习惯于把生活的不顺全然归咎于社会和他人,自己则故作深沉地摆出一副孤单寂寞缺爱的姿态,并以性饥渴为正义,试图映照出人情的冷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