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佩苍,曾任东北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第一收藏家。旅欧期间凭一己之力搜购了包括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苏里科夫作品在内的大师原典,徐悲鸿是其至交好友,吕斯百王临乙以师相称,于1942年在成都举办画展期间离奇猝死,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大量藏品也不知下落。六十余年后,孙佩苍的孙子孙元开始寻找祖父的踪迹,写成此书,这是湮灭的家族史,也是美术史上一段终见天日的传奇。
这故事,实在是民国的传奇,是画界的美谈,是一份迄未明了的家族疑案,更是中国近代史屡见不鲜的糊涂账。今世,中国民间已有若干心存抱负的买家,出手惊人,藏购二十世纪欧美著名艺术家作品,若论这辈藏家的先驱,无疑,是孙佩苍;若论目下中国人藏有十九世纪大师作品者,则唯孙佩苍一人而已。所幸孙佩苍留有这批珍藏,而他的孙子,正以手中撰写的这本书,走在找寻父祖的路途中。我在三十多年前得缘亲见那批真迹,三十多年后,得识孙元先生,在我心中,二者于是合一,成为传奇。
——陈丹青
寻找更多的孙佩苍 “孙佩苍是我去世七十一年的祖父,寻找他的历史痕迹始于2007年,那年我已经六十一岁”——《寻找孙佩苍》这本书的开头,短短的一句话,已经暗示了记忆的断裂,预示了寻找的艰难。《寻找孙佩苍》的作者孙元,本来只是断断续续从父辈那里听到一点祖父的故事,...
评分很高兴并祝贺《寻找孙佩苍》成书面世! 此书的部分内容我曾有幸先睹为快。 2012年6月孙元老师从台湾回来,把“台湾纪行”的日记发到搜狐网上。阅读时觉得他此行寻找档案发现重要线索的过程犹如电视台看到的“档案”节目,期间跌宕起伏、柳暗花明,不禁暗暗叫绝,同时也为他的执...
评分手捧《寻找孙佩苍》时,这样的书名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谁是孙佩苍?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翻开书,首先看见的是一幅幅油画,油画中署名者有徐悲鸿和吴作人等大画家,这是与艺术有关的书么?看见正文时,不觉大吃一惊,这原来是一位与美术史风马流不相及的...
评分 评分一口氣讀完理想國的這部《尋找孫佩蒼》,值得強推一下。 說心裡話,這是一部幾乎不可能的書,外圍的,少的可憐的線索,強烈的猜疑和推理,依舊隱蔽在歷史真相裡的迷霧。這部書到底為我們提供了神秘硬“八卦”? 但是透過這一切,透過似乎沒有說服力的尋找。我們還是感受到了作...
也许是文章书写编排问题,书中开头就因为蒋碧薇的回忆录预知结果预设立场,后面的寻找,让人觉得是为了寻找符合作者自己所思所想的佐证而已。书中不乏无关紧要而作者自身想展示的内容,虽然作者本身不是文字工作者(应该不是),但是也有留学经验应该也写过论文报告之类,但书的内容太散乱无章。也许是去年那本寻找苏XX的功底太扎实,没想到这本书更像是抒情似散文。 书中作者因为祖母在姑姑闻讯姑父离婚的意愿时说他要离就离吧。因为姑姑自杀这个结果而觉得四十多岁守寡的祖母心硬。作者祖母不是没有错,错在没有察觉照顾到女儿的情绪,而不是同意离婚本身。作为那个年代的老太太,没有只顾惜家族所谓清白名声而强硬挽留留不住的婚姻本身不算错误,更谈不上心硬。本文中呈现的作者思想见解其实不甚高明。。。
评分孙佩苍是中国收藏西洋原画的第一人,作者是其孙,在60多岁时开始追寻祖父的踪迹,但时间过去60多年,人事更迭沧海桑田,能够找到的线索都是弥足珍贵的。他远赴台湾、日本和美国,找到很多祖父朋友的后代,了解到当时孙佩苍倾其所有购置了很多一流的西洋原画,但除了家里和美院归还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神秘消失了,至今也毫无线索。书中提到蒋碧薇曾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收藏这些画的美术馆,可见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孙佩苍在1942年的过世也是一个谜题,是生病还是被谋杀也无法确定,另外,与徐悲鸿的关系也是无法寻到答案。一个比肩张伯驹的文化巨人就这样湮没在岁月里。
评分作者所尋找到的材料儘管也只是片言隻字,所能寫出的前人往事都只是滄海一粟。但這也已足夠。深情而樸實的筆調,既是歷史塵封、記憶斷裂的蒼涼,也是重尋歷史的執著、孤獨的征途。要尋找孫佩蒼,要尋找更多的孫佩蒼。
评分平常人写家庭史,值得敬佩。
评分如果作者少说几句民族大义这类的历史教科书语音,可再加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