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无耻之徒》是杜拉斯的处女作,文笔秀丽,与后期的铿锵有力大不相同。但是,终生萦绕着作者的三角关系在此形成了:女儿、儿子、母亲。儿子与母亲超越了善与恶的关系,结成了复杂奇怪的联盟,而小姑娘永远被驱逐在外,得不到母亲的爱。这个奇怪的家庭,这个爱与恨滚成的富有黏着力和保护性的球成了这本书的主题。玛格丽特说:"这本书是从我这里掉下来的:恐惧和欲望,源自艰辛的童年的恶意……" 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其人物形象、爱情观念都对杜拉斯以后的创作定下了基调。
这书看的断断续续,第一次读她的作品,关于乡村生活的描写不说细致,但还可以凑合,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一部电影《偷香》丽芙泰勒。
评分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追风筝的人》,感觉这两本书中有些微妙的感情是很相似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受折磨的一方似乎习惯于一直付出,也许是被自己的伟大和牺牲精神自我感动了,然后更深层次地付出,他不忍心去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样一种格局。...
评分我是在一种幻觉的状态下读完杜拉斯的《无耻之徒》的。之所以说是幻觉,是因为恍惚间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个有点忧郁有点疯狂有点任性有点迷茫的女孩子慕和我是有点类似。或者说,看到她,容易想起自己一些过去的时光。 尤其是她对雅克的忍让或者说是以恨或者厌恶这样一种方式...
评分我把此书当做<情人>的前传.因为我想知道结识中国情人之前,她是如何的一个女孩,在情人中你可以看出端倪,但无法深入,杜拉斯是一个如何的女人,为什么我在看她的作品时,感同身受,或许我们是一样的人, 在未曾了解她以前,我先理解了她,之后再了解,便爱上了,无法控制......
评分这本书作为杜拉斯的处女作,很传统的作品,但杜拉斯以后作品中的女儿、儿子、母亲的三角关系也在此形成了:儿子与母亲超越善恶的关系,驱逐在外的女儿。 杜拉斯说:“这本书是从我这里掉下来的:恐惧与欲望,源自艰辛的童年的恶意。。。。” 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其人物...
整书充满的令人窒息的感觉使我只是匆匆翻完
评分阴郁的笔调,闷热的下午,繁杂的心绪,就这样印在我生命里,成为我的一部分
评分这本真的不怎么喜欢
评分写的很用力,结局比较狗血
评分阴郁的笔调,闷热的下午,繁杂的心绪,就这样印在我生命里,成为我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