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玛丽娜·基根,2012年5月毕业于耶鲁大学马格纳院,前途无量。一部剧本即将在纽约艺穗节上演,并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获得了令人羡慕的编辑职位。毕业才几天时间,玛丽娜和一位朋友去庆祝父亲的生日。悲剧在此刻发生。汽车撞在护栏上,翻滚了两次。玛丽娜当场死亡。她的悲剧性死亡变成了国际新闻。她留在《耶鲁日报》(The Yale Daily News)的最后专栏《孤独的反义词》一夜走红,全球点击量高达两百万次。
基根生前才华横溢,格外多产。她是《耶鲁日报》的特约撰稿人,为《纽约时报》写随笔,创作精彩的短篇小说、剧本和文章。她获得许多重要奖项,包括诺曼?梅勒学院写作竞赛和华莱士小说奖。去世后,短篇小说《寒冷的田园牧歌》发表在《纽约客》上,并进入芝加哥大学年度短篇小说赛前五名。
【精彩书评】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玛丽娜·基根成功地获得了一种难得的对文字的掌控力。她略带嘲讽的、机智而又热情的声音让人难忘,她生气勃勃的精神强烈地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尽管会有一些句子上的跳动,这本引人注目的作品仍然是令人愉悦和鼓舞人心的,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J·R 莫林格(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温柔酒吧》作者)
★我从未停止因为失去我所钟爱的学生玛丽娜·基根而感到的悲伤。《孤独的反义词》这本书就部分地说明了那些伴随她的离开而消逝的希望,自始至终,她一直都展现了她可靠的戏剧表现力和卓越的叙述技巧。而更重要的是,她向她的同辈人发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号召:不要在那些微乎其微的职场成败上浪费我们的天赋,而应该把它们投资给属于我们年轻人的骄傲和自尊,投资给我们在个人提升和改变这个纷扰的社会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性上。
——哈罗德·布鲁姆(耶鲁大学人类学及英国文学著名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代表作《影响的焦虑》)
★这是一个成功,基根恰恰刺激我们去思索,我们在生活中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纽约时报》
A single mother just adopted a child in seeking for balancing the pain of giving away her own 21 years ago. She wanted freedom,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so she gave her own baby away. Everything changed after that. She broke with her seven-year boyfriend an...
评分 评分 评分作为遗作《孤独的反义词》是生者记念死者的礼赞,更是死者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是不是天才,仅通过这本书,实在不能说什么。不过通过八篇小说、九篇散文足以对作者的思想世界进行推测。 被选为书名的同名作《孤独的反义词》表达了作者对大学生活的情感,对生活圈子的认同……...
Such an original writing and a great storyline builder.
评分推两本#开学前最后的课外书吧#--1
评分从一篇文章了解到作者的故事,被讲稿打动于是找到书来看,不过小说看了几篇后就没有继续读下去了。小说部分故事平淡,但对人物和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腻。
评分偶遇的一本书,读导语才知道这位年轻作家意外早逝。她写的就是年轻人的故事,里面透着很多小女生的细腻和伤感。她写的散文却极其大气乐观,也有自省。很喜欢。
评分读她的书仿佛置身于耶鲁的文学课堂!尊敬的上帝,你怎么可以把她带走!而且居然还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她男友没喝酒开车睡着了,车也没超速,她男友毫发无损她却死了。。。。。。一朵文学之花尚未绽放却已然凋谢。。。读完了,好想哭,因为作者已死,没有更多的文章可读。她的文字读起来通常柔顺极其舒服,同时也有深刻的思考鼓舞着读者。作为一个贪婪的读者,我为没有更多她的文章可读感到遗憾。试想如果她还活着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文章面世。可惜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